杜尔伯特奶牛吃上高级“口粮” 一年多卖鲜奶1.9亿元

04.05.2015  11:10

  本网讯(赵敏黾)  畜牧业是杜尔伯特县的支柱产业,如何让奶牛吃饱、吃好至关重要。 
  杜尔伯特县畜牧兽医局局长周明说,科学养殖,得种好奶牛的300多万亩“口粮田”。 
  杜尔伯特县共有草原339万亩,其中,苜蓿10万亩。 
  据了解,全县自2005年实施草原禁牧以来,草原生态在逐年恢复。特别是近几年,每年春天都采取人工种植、松土补播等方式改良品种,品种达300多个。 
  据县畜牧兽医局草原监管站副站长郭宗雨讲,2013年,杜尔伯特发生一次严重内涝,北部乡镇草原积水,受灾面积达200万亩,导致深层盐碱留到草原表层,草质、产量、品种下降、改变。其中,一部分耐碱能力低的草死亡。所以,2014年加大改良力度,改良草原20万亩。 
  改良后,草原的密度、高度、产量都有所提高。其中,植被平均盖床厚度由原来的50%以下,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草植平均高度由原来的20厘米,提高到现在的30厘米以上;产量由亩产不足100斤,增加到现在的200斤以上。 
  记者和郭宗雨算了一笔账,按照标准化奶牛饲喂的方法计算,改良前全县产牧草3亿斤,仅供7.5万头奶牛所需。改良后,全县产牧草6.5亿斤,供16万头奶牛所需。 
  除了牧草,全县还有10万亩苜蓿。其中,以前留床面积7万亩,今年计划新种植3万亩。这样,全县苜蓿总面积达10万亩。 
  据郭宗雨讲,种苜蓿像种地一样,精细得很,种出的苜蓿产量也高。种一次就不用年年种了,因为是6年一轮茬。苜蓿每年收割两次,亩产700斤。 
  全县10万亩苜蓿,产7000万斤,能供12万头奶牛所需。 
        一心乡洪兴草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种苜蓿3740亩,据社员王洪亮讲,社里这些苜蓿是5年前种的,目前正陆续在更新,今年准备更新1000多亩。 
  “这些苜蓿可产187万斤,供社里的54头奶牛饲喂。如果年景好的话,苜蓿吃不了,还能剩6万斤的苜蓿。”王洪亮说。 
  采访中,记者得知,如果把牧草、苜蓿加青贮等精料,按照科学比例配方的话,一头牛一天能多产10多斤鲜奶。 
  通过饲喂来进行过腹增值,不仅一个洪兴草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受益,全县有70%以上的草原承包户,通过养牛来增加干草和苜蓿的附加值。而20%以上的农户种草则以内销的形式,直接变现。 
  如此算来,全县339万亩草原中,4万多农户承包,产值两亿多元,户均增收500元。 
  除了牧草,全县今年还计划种植青贮20万亩。 
  青贮,是近七八年才发展起来的。最初,为了让百姓认识到青贮的重要性,县里对种青贮、建青贮窖的农户,在政策和补贴上给予优惠。没想到,喂上青贮后,奶牛产奶量增加了。于是,尝到甜头的养殖户积极性高涨。如今,养牛户几乎家家种。 
  两亩青贮能养一头牛,这是养殖户算出的第一笔账。第二笔账是,通过过腹增值,青贮的附加值增加了,一亩地能比大苞米多挣1000多元。 
  青贮玉米,全县可产14亿斤,供8万头精品奶牛饲用。 
  周明说,通过科学饲喂后,一头牛一年的产奶量由原来的3吨到4吨提高到6吨到8吨。也就是说,按照科学配方精养的奶牛,平均每头牛多产奶两吨左右。 
  到今年末,这个县能吃上精品饲料的奶牛将达到3万头到5万头,这些牛能多卖鲜奶1.9亿元到3.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