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爱国奋斗 追求卓越发展 《光明日报》整版报道我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情况

13.07.2021  18:40

工大全媒体(闫明星/文)7月13日,《光明日报》整版以《矢志爱国奋斗 追求卓越发展——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纪事》《善用“大思政课”——哈工大开展思政实践教育见闻》《心怀强国志 握好接力棒》为题从不同方面报道我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情况,报道全文如下:


矢志爱国奋斗 追求卓越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纪事


盛夏7月,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矢志爱国奋斗”的横幅标语迎面而来,印证着这所百年学府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的质朴初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学校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2020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哈工大建校100周年,谆谆嘱托犹在耳畔,“希望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新的起点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等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聆听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把哈工大历史放在百年党史的大坐标中看,我们更加深刻领悟了习近平总书记贺信中‘在党的领导下’的历史逻辑和现实意义。通过一年来对贺信精神的深学细悟和半年来党史学习教育的实学实干,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哈工大的今天;越是加强党的领导,就越能把哈工大办好;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走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哈工大新百年卓越之路。”学校党委书记熊四皓说。

筑牢理想信念  推动新百年各项事业高质量开局

  在哈尔滨松花江北岸,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简称大科学工程)建设基建已进入尾声,大型设备开始入场调试。“空间环境地面模拟简单地说,就是在地球上建设一个与月球、火星等真实宇宙空间环境相似的‘超级太空实验室’,许多需要进入太空才能进行的实验在‘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就能够完成,这是一个划时代的项目。”学校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李立毅说,“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全力建设好大科学工程,为‘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作出贡献。

  为全面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贺信精神,哈尔滨工业大学组建贺信精神宣讲团,面向全校领导干部、党支部书记、新入职教师、入学新生、各地校友会骨干开展200余场宣讲。学校党委坚持把总书记贺信精神贯穿学校党代会、教代会、学代会筹备召开和“十四五”规划制定全过程。全面推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内部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结合哈工大的百年发展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推动学校新百年各项事业高质量开局。

  5月13日,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本科招生章程对外发布,学校在去年招收的两个特色班——小卫星班、智能机器人班基础上,今年增设以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刘永坦院士名字命名的“永坦班”,面向未来新体制雷达智能感知探测、5G通信网络和无人驾驶无线感知等领域,为国家着力培养和输送电子信息领域的领军人才。这是学校面向新百年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

  此前,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才学院去年面向人类未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生命健康等科技前沿交叉领域,开设未来技术模块课程,采用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实行一对一导师制,着力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院士、专家领衔授课、多学科交叉融合、大一即可参加科研创新项目……作为学校智能机器人班的首批学员,杨壬辰通过一年的学习收获满满。

  “开创新百年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要瞄准国家重大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学科专业体系调整,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加快培养紧缺型人才、善于攻克‘卡脖子’技术的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说。

强化课程思政  矢志培养国之栋梁

  “同学们,今年2月,总书记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合影留念时坐在总书记两侧的是谁,大家知道吗?”“孙家栋校友!栾恩杰校友!”在电气学院齐超教授的课堂上,像这样的对话与互动不时出现。

  随着同学们的回答,齐超从两位哈工大杰出校友谈起,话题渐渐转向一代代哈工大人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和哈工大立足航天、服务国防的办学特色。

  “讲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不能空讲,而是要结合具体的事例,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把这些课程思政的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齐超说,“要想让学生听得进去,就要先走进学生心里。

  电气学院教研室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在哈工大,像电气学院这样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成为越来越多院系教师的行动自觉。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立德树人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较好回答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在哈工大,马祖光像很多人,很多人像马祖光。”4月13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园内的“祖国以光”见学点正式启动,师生与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马祖光展开了一场特殊的心灵“对话”。

  “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对祖国的爱,都是很具体的,具体在每一天怎样去做人、做事和对待工作,具体在你每天怎样去做共产党员……”在航天学院高功率激光与非线性光学研究生党支部李天夫的讲解下,大家重温马祖光院士许党报国、无私奉献的故事,进一步深学细悟以马祖光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哈工大人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的事迹和他们不断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近年来,哈工大精选校园红色建筑、历史地标、典型人物,推出党史学习教育“校园红色见学线路”,在一校三区打造“红色孕育”“祖国以光”“卫国镇海”“薪火赓续”“永葆初心”见学点,举行“在党的领导下”主题展览,引领师生在漫步红色校园中感悟哈工大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壮大的历史逻辑,追寻杰出人才辈出背后的红色基因。

激发科研动力  瞄准国之重器立新功

  6月11日,国家航天局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这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两张影像图中,鲜红方正的中国国旗清晰可见。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冷劲松教授团队自主设计并研制的中国国旗锁紧展开机构,历经202天地火转移轨道飞行和93天环绕探测,飞行4.75亿公里后,于2021年5月15日在天问一号着陆器上成功完成了中国国旗可控动态展开,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将形状记忆聚合物智能结构应用于深空探测工程的国家。

  助力嫦娥五号月球“挖土”、“天问一号”探秘火星、“奋斗者”号坐底世界最深海沟、“天和号”航天员首次成功出舱……一年来,哈工大人用一项项硬核技术支撑九天揽月、助力五洋捉鳖。“总书记的嘱托让我们更加干劲十足,今后要努力加快步伐,产出更多科研成果。”学校科研人员纷纷表示。

  瞄准未来关键核心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强化领跑意识和顶层设计,前瞻性布局一批大项目、大工程,超前谋划在轨服务、深空探测、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超精密等重大前沿方向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大师+团队”政策导向和激励保障,引领支持更多人才集智攻关,储备形成了一批重点方向和重大项目,为嫦娥、天问、天和、天舟、长征等系列航天器提供一大批技术成果支撑。

  “学院立足能源和动力行业急需的新兴发展方向,快速推进储能工程、智慧能源与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专项等方向的布局和资源整合,实现了在国家重大需求科研方向上的新突破……”在学校召开的学习贯彻落实贺信精神系列座谈会上,能源学院赵义军教授说:“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以打造国之重器为引领,是哈工大人始终坚守的使命担当。

  2020年9月,随着航空研究院成立,学校以航空领域国家迫切需求的多个型号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为着力点,与中国航发、中国商飞、中国重燃等重点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围绕核心关键技术方向联合攻关,相关成果在多个发动机型号开展应用。

  学校持续推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融合,以解决人工智能重大理论和实践应用问题为牵引,围绕国家重大项目,打造人工智能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推动医工学、新医学、健康学三大模块深度融合,智慧医疗与健康研究中心等多个联合研究机构相继启动。

  “我们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超前谋划、提前布局,推动更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标志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争做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前锋’‘尖兵’‘硬汉’,努力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更多‘哈工大方案’。”熊四皓强调。

  嘱托,声声入耳。壮志,念念于心。新百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明的前进方向,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继续书写不负时代使命、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的圆满答卷。

  (本报记者  张士英)


善用“大思政课” ——哈工大开展思政实践教育见闻


从小到大,每次有航天发射直播,我总是在电视屏幕前观看。这一次,当火箭拖着长长的尾焰冲向九天时,脚下传来的是隆隆震颤、耳边飞过的是虎啸龙吟、眼前浮现的是国之重器和航天英雄,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奉献一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满全身,这样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

  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在现场观看发射,哈尔滨工业大学首届小卫星班学生刘峙麟深受震撼,一年前,他怀揣航天梦报考了哈工大小卫星班。没想到,入学不到一年,作为“逐梦航天”思政实践团队成员的他,竟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亲眼见证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来到发射场不过几天,风沙已经使我们满身落满尘土,干燥的气候,已经使我们的鼻黏膜几度破裂。难以想象,在这里还完全是一片荒芜的沙漠时,那些拓荒的先辈们,究竟克服了多大的困难!今天,我们来到发射场,深刻地感受着航天精神。什么是吃苦,什么是战斗,什么是攻关,什么是奉献,这些曾经抽象的词语,此刻却无比具体,触手可及。”思政实践团一位成员在朋友圈里记录自己的感悟。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哈尔滨工业大学面向全体大一新生开设思政实践课,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增强志气、骨气、底气,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课程包括8个理论学时和24个实践学时,由学校领导、党群部门负责人、学科带头人、杰出校友、国家重点行业企业专家及校内学生思政工作者共同组成课程师资队伍。”学校思政实践课教研室负责人介绍,“课程非常注重学生的体验,我们协同各学院,带领多个学生思政实践团队,走出校园,走进科研一线、工程现场、革命老区、田间地头,在学思践悟中读懂哈工大、读懂中国。

  哈工大思政实践课立足全国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教育资源,用好用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部最厚重的“教科书”,同时结合哈工大百年发展史和红色基因,让学生自主选择实践主题和校内外实践地点。

  5月15日,环境学院教授陈忠林带领“乡村碧水行动”思政实践团队的学生来到黑龙江省拜泉县同乐村开展实地教学。

  结合当地水质情况,环境学院科研团队设计完成了包括接触氧化、两级锰砂过滤、紫外消毒工艺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等一系列技术研发,有效提升了当地居民饮水质量。

  在同乐村饮用水处理间,碧水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陈忠林为同学们详细介绍同乐村的供水现状、水处理工艺流程等。“我们进入村民家,看到他们脸上幸福的笑容,听他们讲学校科研成果应用后村里饮水状况的变化,对于自己未来将从事的专业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和更全面的认知。”团队成员李馨睿说。

  “做科研不仅要顶天还要立地,不仅要围绕国家需求打造大国重器,还要将自己的科研课题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切实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陈忠林说。

  (本报记者  张士英  本报通讯员  张妍)


心怀强国志 握好接力棒 讲述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李杨


我从读研究生开始,一直在刘永坦院士团队中从事新体制雷达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刘老师常说,没有谁会告诉你关键技术,只有咬牙向前走,不能向外面的封锁低头。为此,他带领团队从零起步,披荆斩棘,成功研制我国第一部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使我国拥有了该领域核心技术。作为身边的榜样,他身上所折射出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2013年,正在国外工作的我接到团队打来的电话:“抓紧回来,有任务给你”。听到这句话,我的心中一热,既紧张,又激动兴奋——因为,我知道那是新体制雷达的装备任务,因为,那个任务中有我们从未涉足过的新技术……没多想,祖国需要我!于是立即着手准备回国……很多人说,这是个“冷板凳”,但我却不觉得。关键技术要突破,难题要攻克,我们多做一点,祖国的海防就能强大一点。团队里其他的老师也都是这样想的,所以当时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生怕因为自己不够努力拖整个团队的进度,影响后续工作。于是,“冷板凳”硬让大家坐出了“热效应”,工作也干得红红火火。

  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要注重在已形成独特优势的领域中开辟引领发展的新方向,构建新体系,奋力抢占创新技术的战略制高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0年,刘永坦院士和冯秉瑞教授伉俪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学校,设立“永瑞基金”,用于电子信息学科的人才培养。2021年,哈工大增设“永坦班”,坚持“心系国之大者,精育国之良才”,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由刘永坦院士领衔并担任班主任,着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创新思维、领军能力的拔尖创新领军人才,把党和人民交给我们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完成好。

  哈工大在听党话、跟党走中孕育的“八百壮士”精神支撑着一代代哈工大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跨越百年,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将在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的指引下,心怀强国志、握好接力棒、再启赶考路。

  (本报记者张士英整理)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07/13/nbs.D110000gmrb_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