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市富裕县秸秆利用的“三招妙棋”增产增收
“俺村坚持多年种大玉米、养大奶牛,培肥了地力、连年增产增收。”这是寒冬时节,记者驱车来到富裕县城东北十几公里的友谊民族乡勤俭村满乐现代化奶牛场采访时,董事长杨建国的开场白。此时,还不时地传来:“哞—哞—”的奶牛叫声。杨建国喜滋滋地介绍说:“这几年全村光买小轿车就有200来台,有的村民进城买了楼房,过上了过去祖祖辈辈从没敢想的城里人的新生活。”
他这席话,道出了富裕县这个全国闻名的“中国鲜奶之乡”、“全国牛奶生产强县”,坚持多年搞好秸秆综合利用、使秸秆变废为宝的第一招妙棋。
该县奶牛业发展是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黄牛改奶牛,一步一层楼”起步,到八十年代后广大农民就接踵走上了“要想发大家,快养黑白花”、“家有两头牛,吃喝不用愁”、“家有三头牛,银行不用求”的致富之路。当时天然草场远,不适应快速发展奶牛对饲草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县委、县政府及时引导广大农民走上了“种大玉米、养大奶牛,实现过腹增值”的农业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由于饲草短缺,一度在村民中流传“玉米秸秆变金条”的说法。据测算,每头牛一天得食用30斤左右的玉米秸秆,全县奶牛存栏多时15万头左右,一天就消费掉四五百万斤秸秆。同时,秸秆喂牛还有个明显效果,就是过腹还田、培肥地力、增产增收。据介绍,一头牛一年可产粪尿10吨,可上2/3公顷地,可增产粮食500公斤,相当于一头牛一年所需精饲料的1/3。用牛粪肥田,一公顷地还可节省300公斤化肥。秸秆作饲料,不但真正实现了过腹增值,又避免了焚烧污染环境,同时加速了强县富民步伐。全县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收入占据农业总收入的半壁江山,该县还跻身“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行列。奶牛业的发展,吸引上海光明公司等乳业巨头来该县投资创办乳制品加工企业。截至目前,已为该县增加税收和农民收入数以亿计。
“强县富民奶牛业这杆大旗不能倒。”一位县领导介绍说,面对全国奶业低迷的不利形势,今年县委、县政府及时推出了“全力实施‘369’战略”,吹响了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新号角,使全县奶牛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明显加快。今年计划建成奶牛合作社84个,新建成奶牛存栏百头以上的合作牧场40个,小区牧场33个。还通过招商引资、争取项目资金扶持,“三大”乳品企业牧场建设如火如荼,投产后可新增奶牛1.7万头。秸秆“消费者”不断增多,不愁秸秆的“销路”。
第二招妙棋,就是充分发挥大型农业机械的作用,搞好废弃秸秆和茬子粉碎还田,这既能妥善搞好秸秆综合利用、避免环境污染,又能确保培肥地力,一举双得。据县农机服务中心主任于才成介绍,近几年通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和县财政积极支持,以及动员广大农民兄弟广泛自筹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全县建成500万元以上的现代化农机合作社32个,其中大型千万元以上的22个。每年秋整地时都把灭茬和秸秆还田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硬性指标,几年来抓这项工作谁都不敢怠慢。因此,秸秆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确保了全县蓝天碧水的良好环境。为了每年把秸秆收及时、收干净,该县还先后购进30台秸秆打捆机。专业的打捆机每天工作量在60亩地左右,可以打捆秸秆5万多斤,随后销售至当地各养殖场,不仅有效地助力农民搞好秸秆清洁处理,还拓宽了农业增收的新途径。
第三招妙棋,便是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利用秸秆进行生物质发电。秸秆固化耗能高,易损耗,因此秸秆能源化利用最重要的是解决成本问题。该县通过招商引资与北京桑德环保集团签订协议,投资5.6亿元创办黑龙江富裕绿能生物质电力有限公司,专门焚烧秸秆转化成电能。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经过他们调研,富裕县全境年产秸秆110万吨,一期项目投产后,年可利用秸秆约30万吨,每年发电量达到2.1亿度,每年节约标准煤12万吨,可创收7000万元,农民每公顷农田可增加千元左右的收入。未来这项工程二期投产后,富裕县全区域秸秆除饲养奶牛外,全部可用于生物质发电。这使素有“酒城乳乡”之美誉的富裕县今后搞好秸秆综合利用、避免大气环境污染,确保秸秆变废为宝的前景更加广阔。
编后
富裕县秸秆“饲料化”、“还田”、“能源化”的“三招妙棋”,结合了当地实际,又有独特的创新,着实将了“秸秆处理难”问题的一军。这种多元化综合利用的方式在富裕县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经济模式,不但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收入,强县富民,而且用而不烧之后可以大大减少雾霾、保护环境,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他们的做法有借鉴的意义。(刘晓莉 矫海 记者:叶晓 阳杨灏)
编辑: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