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锦 小香菇唤醒沉睡的大棚
丁兆勇 王冬 徐菲 记者刘亿服
苗下田,大棚闲。临近6月,水稻育秧大棚完成使命便悄然沉寂一直是常态。5月29日,记者在富锦市东农水稻专业合作社水稻育秧大棚里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在一片欢笑声中,十几个农民娴熟地接住汽车上抛来的菌棒,码垛、拉线、摆棒……小香菇将延长大棚6个月的创富周期。
“让闲置的大棚发挥余热,再出效益,过去我们主要种植西瓜、蔬菜,但收益不高,今年从锦程菌业购进30万菌棒,34栋大棚全部养殖香菇。”理事长杜国东算了笔账,“每棒能出1.6斤菇,锦程菌业给的保底收购价是3.5元,能卖5.6元,除去3元菌棒和1.6元材料费、人工费,每棒至少能挣1元,30万棒就是30万元。”
已投资4900万元的锦程菌业公司2013年入驻富锦市,目前,初步形成集研发、养菌、制棒、养殖、冷储、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以公司为龙头,合作社带动农户,农户分散种植的梯队战略也正逐步推进。
“两闲”、“两原”的先天优势,吸引了来自辽宁的投资商李锦华将菌业基地建在富锦:每年5月末至10月末,富锦有132个育秧小区、3.9万栋大棚处于闲置状态,而此间也正是农闲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参与香菇生产;以硬杂木居多的林木资源和价格便宜的玉米芯,又为菌棒生产提供了大量低成本的原料。
更主要的是,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香菇的保健功效越来越被看重,市场份额逐渐扩大。据李锦华的团队调查,仅黑龙江省年需求量就达2500万斤,南方和国外市场空间更大。南方受气候影响夏季不宜种植,南菇北种已渐成趋势。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先为农户解决资金、技术、销路问题,让农户看到效益,再扩大规模。”李锦华对企业发展有自己的设计,“3元的菌棒只收1元的定金;随行就市,无论市场行情怎样,都以3.5元保底价回收全部产品;应用北京中国菌业的技术,采取“傻瓜”式种植模式,有20多个技术人员驻守合作社,水、温度、采摘现场指导。”为此,锦程菌业今年只生产500万菌棒供8个育苗小区500栋大棚试种。
在锦程菌业的香菇大棚里,来自浙江的“香菇一家人”是种香菇的行家,丈夫去年从北京来到锦程菌业当技术员,妻子在北京只经营了19栋大棚,挣了40万元。今年带着父母、孩子和弟弟、弟媳也来到这里,承包了20栋大棚。“这里的土质好、昼夜温差大,能刺激香菇生长,丰收有信心。”正在摆棒的妻子给记者做着示范。
30多岁的佐洪池,高中毕业后一直务农,家里的3垧地每年的收益只够年吃年用。“今年加入锦程菌业合作社后把土地流转出去,得2万多,又包了5栋大棚种6万棒香菇,大棚免费使用,每栋政府补助1000元,按每棒收入1.6元计算可多收入10万元。”小香菇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李锦华有更长远的设想:“富锦3.9万大棚可栽培3亿棒,菇农纯收入可达4亿多元,未来还可以扩展到周边地区。现在我们已向产能1亿棒迈进,将各合作社联合起来成立菌业联合社,把菌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占有率,争得话语权,提高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