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富锦市创新机制 成全国粳稻生产第一县

28.06.2014  20:17
富锦市玉米示范片内的大型喷灌设备。东北网记者 侯巍 摄

  东北网6月27日讯(记者 魏义松 侯巍)25-27日,全国产粮大县培训班在黑龙江举办。记者从培训班上获悉,黑龙江省富锦市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创新机制开源增收、科技支撑挖潜增效,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连续11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3年粮食总产达到57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统筹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富锦市地处三江平源腹地,耕地面积570万亩,是名副其实的东北大粮仓。富锦市长郭广福介绍说,多年来,富锦市始终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统筹国省扶持政策。近三年来,统筹国家和省级粮食生产扶持资金8亿元,重点用于高标准农田、防洪抗旱灌排系统、水稻集中育秧、农业机械化等方面建设。目前,全市高标准粮田达到240万亩,新打抗旱井近万眼,江水灌溉达到40万亩,190万亩水田实现智能化芽,并实行工厂化育秧,50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机6500台,田间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2%。

  郭广福说,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4亿元,对科技推广、深松整地、智能育秧、规模经营、标准化建设、田间工程以及大型农机合作社建设等给予奖励,调动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

政策投入夯实了农业基础,也起到优化种植结构的导向作用。今年,水稻、玉米两大高产粮食作物面积分别达到230万亩、240万亩,均比5年前增加1倍,己成为全国粳稻生产第一县。

  合作社订单生产,不愁粮食没销路

  为适应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发展新趋势,解决“谁来种粮”的问题。郭广福介绍说,通过出台鼓励政策,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全市涌现出千亩以上种田大户162户,家庭农场4800个,农民合作社1021个,规模种植面积达到420万亩,占总耕地的73%。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