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后,别学“六爷”上“野冰”

03.02.2016  12:34
    今冬最强冷空气过境,网友调侃中东部多地已进入“速冻模式”。但对于冰雪运动爱好者来说,寒冬到来却是好消息。北方湖泊、河流结冰状况渐佳,不少人动了“上冰”的心思。     不过,在相关管理部门规划的正规冰场外,也有一些游客会选择上“野冰”。日前,北京有祖孙二人因在密云密虹公园擅自上冰后不慎跌入冰窟,送医后双双不治;辽宁沈阳两男子在沈北新区蒲河冰面滑冰时落水,一人生还。     气象专家表示,湖泊河流结冰受气温、水温等多种因素影响,非正规冰场缺乏冰层监控手段,安全措施不完善。像电影《老炮儿》中“六爷”那样偷上“野冰”的行为是非常危险的。     气温与风速影响水域结冰情况     从今年1月6日起,北京市颐和园、玉渊潭、陶然亭、什刹海等正规冰场就陆续对市民开放。这些正规冰场都安排专门人员留意气温变化,监控冰层厚度。按照北京市相关规定,冰层平均厚度至少达到15厘米,才能允许游客上冰;当气温升高,冰层厚度不足,承载力有限时,冰场会暂停营业。     但记者看到,在北京一些“野冰”场,仍有市民不时上冰,甚至周边还有小贩出租冰鞋、冰车。北京市水务局河湖管理处工作人员说,他们曾多次组织联合执法,对相关行为进行劝阻,但尚未采取罚款等措施。     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专家张明英表示,从气象因素上看,河流、湖泊结冰与气温和风速两种因素有关:对纯净的淡水而言,气温达到0℃时出现相态变化,开始结冰;当气温低至0℃以下后,风可以加快水冷却,加速冰层发展。     然而,单凭气象条件是无法判断湖泊、河流结冰以及冰层厚度发展状况的。张明英说,它还与水温、水质、水的状态、明渠的容积、水面面积大小、地形地势等有关。因此,同在一个城市,不同水域的结冰情况有很大差别。“譬如,静止的水比流动的水更容易结冰。北京车道沟桥上车来车往,桥震动影响水面稳定性,所以桥下河流不易结冰;颐和园、紫竹院公园湖泊的水流动性差,因而比河流更易结冰。”     张明英说,据估算,水面冰层达到10厘米以上时,可以承载成人行走,但仍存在危险性。冰层承载力不仅与冰的厚度有关,也与冰层结构有关。气温转暖时冰层缓慢融化,承载力就有所减弱。     冰层厚度及增长速度难以计算     那么,近期的强降温过程是否更有利于游客“上冰”?长期参与服务冰雪活动的黑龙江省气候中心副主任宋丽华表示,相对来说,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比某一日平均气温高低更为重要。     譬如,通常当哈尔滨市11月份气温普遍低至0℃以下时,松花江江面会出现浮冰;至12月中旬左右,江面就可以开车。而1976年12月26日至1977年1月8日,浙江杭州气温基本在0℃以下,西湖彻底冰封,市民纷纷上冰滑行。杭州的日均气温当然不如哈尔滨低,关键在于低于冰点的气温持续多日,才为冰层增厚创造了条件。     淡水在4℃时密度最大,当水温降到4℃时,表层水下沉,下层水被迫上升。这种对流作用一直持续到上、下层的水温都达到4℃时为止。此后,表面水温继续下降,但冷水不再下沉,到0℃后开始结冰,并浮于水面。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冰面又能阻碍冰下水流失热量,因而只有气温持续偏低,冰层厚度才能缓慢增加。     “这是一个低温的累积过程,因而关注日气温变化意义不大,而要留意旬平均气温或月平均气温。”宋丽华说,至于“冰冻三尺”究竟需要“几日之寒”,由于不同水域的流水速度、水深、水温等差异很大,气象专家尚无法用模式进行测算,因而也无法进行预报服务。她举例说,以观测情况而论,日均气温为0℃以下日数持续近一个月,松花江冰层厚度可以达到较为安全的30厘米至50厘米。     目测冰层厚度不可取     既然气象部门尚无法通过数值模式测算湖泊、河流结冰厚度,“老炮儿们”的“目测法”是否靠谱?     北京什刹海冰场负责人张先生表示,整片水域的冰层薄厚是不均匀的,加之水中有水草等杂质,目测冰层厚度几无可能。据他介绍,工作人员会用钢钎在冰面上砸出一个小洞,将铁钩伸进去,钩住冰层底部。取出铁钩后,再用卷尺直接量铁钩在冰面以下的距离。每次测量需选向阳面、背阴面等五六个测试点,以确保安全。     张先生说,正规冰场会设专职人员全天候巡视,严格执行“冰面平均每10平方米承载1人”的规定;坚持每天早、中、晚对冰层厚度进行测量,随时关注天气预报信息,适时增加冰层测量次数。

    专家提醒,滑冰时一旦不小心掉进冰窟,首先不要惊慌,要一边双脚踩水,一边呼救;其次,双手不要乱扑打,以免导致冰面断裂的面积加大,要及时找到破裂冰层最厚处,设法攀爬出水;离开冰窟后,不要马上站起,而要趴在冰上,滚动或爬向岸边求救。(段昊书 叶芳璐 袁长焕)

(编辑:孙镆涵 编审:袁长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