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怎样储藏才更安全

14.03.2016  09:23

  小麦由皮层、胚、胚乳三部分构成,脱粒时内外稃已除去,粒形卵圆或椭圆。顶端生有茸毛,叫麦毛。背面隆起,背的基部有胚。腹面扁平,中间有一道凹陷的沟,叫腹沟。麦毛和腹沟容易潜藏灰尘与微生物,对保管不利。为切实加强小麦的保管工作,确保存粮安全,现结合我市仓储保管工作的实际情况,简述一下小麦在储藏过程中的保管方法。

  一、小麦保管的基本特点:

  小麦具有后熟期长,耐高温,吸湿性强,能长期储存,但易生虫等特点。

  小麦后熟期的长短随品种而异,一般以发芽率达80%为完成后熟标志,大多数品种后熟期在两个月左右,少数要80天以上,其中白皮小麦后熟期较短,红皮小麦后熟期较长。后熟中的小麦其呼吸量大,代谢旺盛,易出现粮堆上层出汗、发热、生霉等不良变化,其中白皮小麦较甚于红皮小麦,小麦在完成后熟作用以后,品质有所改善,保管稳定性有所提高。

  小麦具有较高的耐热性。据有关试验资料反映,水分在17%以上干燥时粮温不超过46℃,水分在17%以下干燥时粮温不超过54℃,酶的活性不降低,不丧失发芽率,也不降低面粉品质,磨成的面粉的品质反而有所提高,做成馒头松软膨大。这为小麦采用高温日晒或高温密封杀虫提供了可能。

  小麦吸湿能力及吸湿速度较强,在保管期间极易受外界湿度影响,而使含水量增加,其中白皮小麦吸湿性大于红皮小麦,软质小麦大于硬质小麦,瘪粒与虫蚀粒大于完整饱满粒。吸湿严重的,可引起发热霉变生芽,因而做好防潮工作是小麦安全保管的重要环节。

  小麦收购时正当夏季高温,虽然有利于及时干燥入库,但也适于虫害活动。入库的新麦往往会被感染,又因小麦无外壳保护,更易遭受多种虫害的侵蚀。这也是小麦安全保管应严加注意的问题。

  二、小麦安全储藏的基本条件。

  (一)仓房条件(备仓工作)

  在小麦收购入库之前,要从防潮、防雨、防虫、防污染的要求出发,选择仓房屋面不漏雨,地坪不返潮、墙体无裂缝,门窗能密闭,符合安全储藏小麦的仓房作备仓,严禁用危房仓储存小麦。在备好足够仓房的同时,首先要进行必要的检修整理,清扫、消毒和铺垫防潮隔湿工作,有条件的单位,可将收粮工具、包装物、器材等放入空仓,进行空仓薰蒸消毒,对长期出租堆放或污染过农药化肥的仓房,一定要作防污处理。其次,对收购场地进行清理、平整,晒场周围的环境卫生要打扫清洁、清除垃圾、污物、杂草,疏通库区内的排水沟,做到“仓内面面光、仓外三不留”,保持收购场地清洁干燥。

  (二)设施条件

  在粮食收购之前,应对以下工具、器材、设备进行校正、维修、购置。

  1、物理检验仪器校正、维修;

  2、计量设备的校正、维修;

  3、“三防设施”的配备要齐全,有效;

  4、存气箱、地上笼、风机的整理、检修、试运转;

  5、微机测温系统调试或者其它测温工具的准备;

  6、密封所用薄膜的购置及准备。

  (三)员工培训

  在粮食收购之前,各购销公司及直属单位要组织收购单位的化验员、防化员、验粮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交流,统一目光,并进行市场质量调查,对收购中可能出现品质问题进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解决收购中出现的问题和统一收购标准。

  (四)品质条件:

  粮食品质是安全保管的关键和前提,是粮食安全保管的内在因素。在粮食收购中要严把质量关,小麦入库的质量标准原则上应控制在以下标准之内:水分在13%以下;容重在750克/升以上;杂质在1.5%之内;不完善粒在6%以下;其它质量指标以国标规定的中等标准为准。不符合以上标准的小麦一律要经过整晒、清理、除杂等措施,经化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在收购过程中,要加强领导、监督和检查,要公平交易,严禁收购人情粮,严格做到“五分开”(品种、好次、干潮、有无虫、新陈),实行分级入库。包装粮收购时,最好要包包扦样,防止以次充好,掺杂使假,增加保管工作的难度。

  三、小麦保管的主要措施:

  一晒、二冻、三防虫,是小麦安全保管的三大环节。

  (一)高温密闭:

  小麦高温日晒,可同时取得干燥降水,促进后熟和杀灭害虫的良好效果。

  利用夏季高温曝晒小麦,将麦温晒到50℃左右,延续二小时以上,水分降到12.5%以下,下午3时左右趁热入仓,密闭保管。使粮温保持40℃以上,持续10天以上,这样可以有效地杀死害虫。需要注意的是热入仓密闭保管小麦使用的仓房、器材、工具和压盖物均须事先彻底消毒,充分干燥,做到粮热、仓热、工具和器材热,否则有结露现象的发生,所以,在热密闭期间还须加强粮情检查。

  高温密闭的优点是杀虫效果好,能促进小麦后熟作用的完成,增强储粮稳定性。这种方法适用仓容量小,收购进度快,收购天气温度高的情况。

  (二)低温冷冻密闭:

  低温是粮食保管最理想的状态,小麦虽然耐高温,但对长年保管来讲,保持一定的低温,对延长种子寿命与品质,提高小麦保管的稳定性,延缓小麦的陈化,则有更多的优越性,各单位应趁“三九”严寒的冬季,利用机械通风技术或进行翻仓、除杂、摊凉、冷冻,并麦温降至0℃左右,而后趁冷进仓,密闭压盖,进行冷密闭,这对消灭越冬害虫,有极好效果,并可延缓外界高温的影响。根据各地实践,在过夏时,粮堆中层粮温保持在25℃左右,下层粮温保持在20℃左右,可多年保持小麦的优良品质。

  热密闭与冷密闭交替应用,是储量较少的粮库保管小麦的好方法,一般可以做到不变质不生虫。对储量较大的粮库,全部做到热密闭和冷密闭,可能在条件上有时受到限制,但只要抓住冬季通风降温,防止结露,春暧前适当密闭防止吸湿,以及加强检查,做好虫害防治等三项工作,一般都可常年安全保管。

  (三)防治杀虫:

  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是麦蛾、玉米象、谷蠹、大谷盗、赤拟谷盗等。小麦收购季节气温较高,储粮害虫生长、繁殖很快,各收购单位要边收购边防治,收购廒间不易铺得太多,收购成功一个廒间就要整理、密闭、套封一个廒间,利用高温密闭、后熟缺氧,低药量熏蒸,有效地灭杀储粮害虫。

  热密闭与冷密闭都是防治小麦害虫的有效方法,如在缺乏这种条件的单位,应抓紧药剂防治。对出现的麦蛾成虫或发现有玉米象,谷蠹、大谷盗、赤拟谷盗等,不管密度大小,应立即用药剂熏蒸扑灭,防止后患。

  在收购工作已接近尾声时,各收购单位要把工作重点放到小麦保管工作上,原则上在七月底之前,对所有库存小麦要进行清消、密闭、套封、熏蒸,彻底进行防治。常规保管的小麦仓使用磷化铝投药量为15克/吨左右,一面封用磷化铝投药量为3克/吨左右,五面封用磷化铝投药量为5克/吨左右。熏蒸前,要仔细检查气密性,熏蒸过程中,要安排专人值班,熏蒸后,要检测熏蒸效果,防止熏蒸效果不佳,延误防治时间和时机,造成小麦不必要的降等。

  (四)通风降温:

  通风是用外部空气置换粮堆内的空气,以改善储粮条件的换气技术。通风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夏季高温入库的小麦在季节转换时,由于粮温较高,气温偏低,加上后熟期作用,小麦呼吸旺盛,容易产生“出汗”现象,粮堆表层小麦容易结露,使粮堆上层温度上升,水分增高,如不及时降温,会产生发热霉变,严重的发生“结顶”现象。因此,各储粮单位,在季节转换时期,要加强仓间管理,利用有利时机,适时开启门窗,经常翻动粮面或开沟,抓紧时间通风,降低粮温,确保储粮安全。

  对常规保管中自然通风来讲,因为不消耗能源,为获得更多的通风机会,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一般仅要求气温低于粮温即可通风。

  对机械通风而言,允许降温通风的条件是:平均粮温与气温差应大于等于8℃和即时粮温下的粮堆平衡绝对湿度大于或等于大气绝对湿度。结束降温通风的条件是:平均粮温与气温温差应小于或等于4℃;粮堆温度梯度小于等于1℃/米粮层厚度;粮堆水分梯度小于等于0.3℃/米粮层厚度。

  四、粮情检查:

  粮食在保管期间,由于本身的新陈代谢,虫、霉、菌的危害,加之于环境变化的影响,粮堆生态系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各储粮单位要严格执行查粮制度,本着“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查必彻底”的原则,认真检查,将“三天一小查,五天一大查,刮风下雨及时查,汛期天天查“的查粮制度落实到实处。粮情检查主要范围为:粮食水分、粮食温度、虫害情况、粮堆季节转换时期是否结露等,对检查结果,要如实在规范的粮情检查记录上填写齐全。分管业务负责人每月要在粮情检查记录上签名,以保证粮情检查的真实性。

  (一)温度、湿度检查:

  利用仓内安装的粮温测定工具,对储粮粮温、湿度进行定期巡测。巡测的内容包括粮温、仓温、气温、仓内外大气的相对湿度,即通常所讲的“三温二湿”。

  粮温检查层点的确定,要考虑有代表性,一般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的深度视粮堆的高度和桩形而定。每层设点数量,视粮堆大小而定,一般掌握散装粮面不满100平方米的,三处分布设点,即三层9点;超过100平方米的五处分布设点,即三层15点(常讲的三层五处15点)。

  若粮情稳定、安全,在低温季节,3-5天巡测一次;

  若粮情不稳定,在高温季节,新仓储粮,每天必须巡测一次;

  若粮温升得过快,测温点不稳定或有的测量值有疑问,先对测温工具进行校正,更应到现场检测,必要时要翻动粮面,进行目测,“观其形,闻其味”,将异常情况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水分检查:

  根据仓库的面积和高度,参照测温点的布置,按垂直距离3米分层随机取样,每层扦取一份混合样品,每份样品不少于1公斤。取样层还应包括距粮面和仓底各5-30厘米的粮层,并分别在仓库的向阳面、背阴面距仓壁5-30厘米及中心部位设点,共6个点取样,每份样品不少于1公斤。

  水分测定,低温季节三个月检测一次,高温季节每月检测一次;对粮情有变化和异常的点,要随时取样检测,认真查明原因,防止霉变的发生。

  (三)虫害检查:

  取样采取定点与易发生害虫部位相结合的办法。粮面面积在100平方米以内的,设5个取样点;粮面面积在100-500平方米的,设10个取样点;在500平方米以上的,设15个取样点。堆高2米以下的,一般粮面取样,堆高2米以上的设两层取样。在高温季节,应在北面背阴处上层取样,在低温季节,应在南面朝阳处中、下层取样。每点取样不少于1公斤。

  害虫检查取样与水分取样不一样,它不是混合样,而是在每一取样点扦取的样品。

  害虫密度的计算是以所取样品中最高一点的害虫数量代表整仓的害虫密度。

  根据害虫在不同温度下生长发育情况。可将害虫的检查期定为:

  粮温在15℃以下,每三个月检查一次;

  粮温在15-20℃时,每一个月检查一次;

  粮温在20-25℃时,每15天检查一次;

  粮温在25℃以上时,每七天检查一次。

  (四)品质检查:

  粮食品质的检测,应按储备粮品质控制指标规定的项目和要求,每年检测两次,原则时间安排在每年4月、10月各检测一次,对“不宜存”小麦,应及时销售和轮换,对“陈化”小麦要及时上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