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痘的综合防治
本病潜伏期一般平均为6~8天。感染初期山羊体温轻度升高,鼻孔闭塞、呼吸促迫,流泪和鼻液,后变为脓性分泌物。呼吸快而困难,眼结膜充血,食欲减少乃至废绝,精神委靡,全身不适,病后1~4天发痘,多在唇、鼻、颊、眼、尾和四肢内侧、乳房、阴唇、阴囊、包皮等体表少毛或无毛处,其他部位较少。先出红斑,后形成丘疹,突出皮肤表面,几天内变为豆大水疱,再变为脓疱,往往可见痘脐,后逐渐干涸,痂块脱落遗留一个红斑。病羊全身症状明显,体温升高达41~42℃,四肢无力、行走困难,最后病羊衰竭而死;孕羊常因本病造成流产,羔羊死亡率较高。有的病羊继发细菌感染而死亡。
2、病理变化:
表现为一系列的炎性反应。包括细胞浸润、水肿、坏死和形成毛细血管栓等。尸体剖检:通常可见不同程度的黏膜坏死、全身淋巴结肿大;呼吸和消化器官上有大小、多少不等的痘斑、结节或溃疡,特别是在肺脏,尤为明显。
3、防治措施:
(1)在引进羊只以前,首先要了解当地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以及当时是否有传染病发生,杜绝从疫区引进羊只。新羊进场时要进行检疫,然后隔离观察21天;确定健康无病后并经预防接种山羊痘弱毒疫苗方可与本场羊只混群。发现可疑病羊,要进行处理。
(2)冬春季节要适当给羊群补饲精料,并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以增强羊机体的抵抗力;搞好场地、用具的卫生,可选用消特灵、百毒杀等高效消毒药消毒羊舍及周围环境,并定期进行带羊消毒;定期开展驱蚊、灭蝇和驱除山羊体内外寄生虫活动,防止蚊蝇滋扰和传播病原;及时调整饲养密度,保持羊舍内洁净卫生,通风透气。目前控制本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年要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常用山羊痘弱毒疫苗,大小山羊一律在尾部或股内侧皮内注射0.5ml,4~6天后产生免疫力。羔羊3月龄后接种,之后按免疫期进行接种,免疫期为1年。免疫接种时要注意每注射1只羊都要更换一个针头,以免造成病原体传播。
(3)药物治疗
西药治疗:可用0.1%高锰酸钾液、2%硼酸液洗涤痘区,再涂以碘甘油或1%紫药水等。全身治疗可用病毒灵、病毒唑注射液抗病毒。为防止继发感染,可应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等进行注射治疗。发病早期可用高免血清治疗,按每kg体重皮下注射1ml,必要时可重复1次,疗效更佳。
中药治疗:以清热解表、祛风透疹为治则,运用外洗与内服药相结合。外洗药方:艾叶、防风、贯众、金银花、连翘(每只羊各30g左右),加水适量煎煮取液,先用针刺破水痘,取药液洗患部,洗后破烂处逐渐结痂,然后剥掉结痂,用菜油涂沫患处;内服药方用葛根汤加减:葛根15g,紫草15g,苍术15g,黄柏15g,牛蒡子15g,板蓝根15g,蝉蜕10g,丹参10g。水煎取汁,加白糖30g,候温灌服,1天1剂,连用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