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围绕松花江做足“水经济”
图为巴彦县黑山镇民乐村叶家屯村民董超今年增种5亩地的谷子,他正在田里翻地起垄。
今年的春耕生产,巴彦着力解决“玉米结构性过剩、价格遇到“天花板”,大豆市场短缺,种植面积减少,价格产量双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等难题,全力调整农业结构,促农增收。
实施“减玉米,增稻豆,上杂粮、扩果蔬,举力发展畜牧业”思路,全县玉米面积降到200万亩,大豆面积增加到4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发展到50万亩,谷糜、粘玉米、高粱等杂粮面积发展到40万亩,果蔬面积增加到15万亩。
修渠旱改水发展生态高产水田
巴彦县洼兴镇有水田34000亩,江湾水库可灌溉水田2万余亩,是全省著名的有机稻米产区。为了做好水稻灌溉,保证水质不受污染,近日洼兴镇维修灌溉水渠近千米,他们利用新型U字型水泥管,修筑灌区通道,保证有机稻生产。
洼兴镇去年成立了巴彦县增收水稻专业合作社,种植的有机水稻,通过了省农产品质量认证。今年春季,合作社又吸收社员161户,新增有机水稻面积6000亩,使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3.1万亩。
在今年的春耕生产中,立彬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积极响应“减玉米、稳水稻、增大豆杂粮、扩草蓿果蔬”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思路,着力引导广大农民种植经济作物马铃薯,带动增产、增收。
合作社理事长王立彬说,我们合作社现有社员384户,种植面积15000亩,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同时社员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今年春耕,我们打算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1万亩,带动周边农户从种植传统大苞米的模式走出来,种植经济作物马铃薯,从而获得更好的效益。
在富江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复工建设现场,水田整地机械连片作业,今春富江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工程计划5月1日前基本完工,在送水之前,完成提水泵站、低压管道输水和土地平整等工程。
富江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规模为旱改水2万亩,其中主项目区7000亩。项目区首次采用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与明渠灌田相比可节约用水109.2万立方米。旱改水后,水田比旱田每亩增收616元,每亩增纯利润297元,项目区人均增收1200元。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极大调动农民旱改水的积极性,加快巴彦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巴彦县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建沿江30万亩绿色水稻示范田
巴彦港镇沿江村农民宋云忠是当地有名的种田大户,自己有2000多亩的承包地,同时还是巴彦港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宋云忠去年扣了40个稻苗大棚,在原有的2000多亩基础上,他今年又增加了1000多亩水田,比去年增加了一倍还多,整整扣了100个稻苗大棚。宋云忠向记者介绍,巴彦县政府建设的沿江30万亩水稻试验田,让农户几乎不用花多少钱就能让江水流淌到田地边上,加上巴彦港镇地处松花江沿岸,又是渠首工程主要地块的独特地理位置,增加水田面积和扩大旱改水的面积顺理成章。一左一右的邻居都信得过宋云忠,陆续加入了合作社。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个大棚可以种植65亩的水田,这100个大棚足足可以种6000多亩地,水稻的价格又高,宋云忠和他的社员都盼着今年还能有个好收成。
巴彦县沿江30万亩旱改水项目建设是把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项目区百姓收益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围绕着松花江水做文章,深入推进了灌区项目建设,沿江提水站改造和巴彦港提水站建设项目灌溉辐射面积8.1万亩,现已投入使用。
目前,项目建设正向着“以巴彦港、富江乡、松花江乡三大灌区为支柱,建设沿江30万亩绿色水稻核心示范田”的目标迈进。今年,巴彦县将全力推进旱改水工程,投资6000万元实施旱改水3万亩,努力将巴彦水稻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不断调优种植结构
巴彦县针对今年春耕生产实际,早计划、早安排、早动员、早行动,4月25日完成水稻育苗,5月10日前完成大田播种任务。
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坚持“减玉米、增稻豆、上杂粮、扩果蔬”的发展思路,全县玉米面积降到200万亩,大豆面积增加到48万亩,水稻面积发展到58.6万亩,谷糜、粘玉米、高粱等杂粮面积发展到16.9万亩,马铃薯面积发展到15万亩,果蔬面积增加到5.5万亩。
抓好水稻大棚育苗小区工作。全县大棚总数达到8500栋,智能化浸种催芽车间9个,全县水稻育苗用芽全部实现智能化浸种催芽,水稻秧苗全部实现标准化大棚小区育苗;抓好农机具检修,目前全县28600台农用拖拉机、980台大型配套农具,5000台小型精量播种机全部检修完成,达到完好状态,可以随时进地作业。
巴彦县近年来不断调优种植结构,围绕松花江做足水经济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并加大力度,全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向水稻产业上调。规划建设了松花江沿江30万亩大灌区建设项目,该项目主要由沿江灌区、巴彦港灌区和松花江灌区组成。通过整合资源、整合力量、整合项目,整合农业、水利国土、农开等涉农资金,投资2.4亿元新建了巴彦港灌区工程,该工程已经竣工投入使用,设计灌溉水田面积6.6万亩,已完成旱改水面积4.4万亩;投资7000万元对沿江灌区提水站进行了改造升级,设计灌溉水田面积7万亩,已完成旱改水面积6.2万亩。以上项目受益农户2.4万户,可带动灌区农户年增收1.5亿元以上。仅3年时间,沿江区域水稻面积增加13.6万亩,且全部建成大方田;向绿色有机上调。全县绿色有机水稻发展到11万亩,带动农户4000户,户均增收22500元;向果蔬产业上调。全县蔬菜面积发展到5万亩,其中建设蔬菜温室300栋,大棚1400栋,种植裸地菜4万亩,带动农户1200户,户均增收31000元;向特色作物上调,大力引导农民发展马铃薯和特色杂粮种植,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建设大型窖储库5个,马铃薯淀粉、粉条加工企业45家。马铃薯产业带动农户7600户,户均增收4210元,增收总额3200万元。全县高粱、糜子、红小豆等杂粮杂豆面积达到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