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有效+政府有为”推进现代农业(下)

27.08.2014  16:04

分类施策强化农业环境治理  

  目前,我国农业环境问题大体概括为污染排放总量大,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有加重趋势。从农业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出发,可分为:由于盲目开采资源引起的资源型环境问题,由于外源投入不当造成的过程型污染问题,由于农业废弃物流失或处理不当造成的外溢型环境问题,由于农业之外的主导因素带来的农产品质量问题。因此,资源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具有复合性、复杂性、结构性等特征。

  迄今为止,城市和工业领域仍然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对象,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在政策安排、机构设置、资金投入等各方面都很薄弱,导致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显著落后于工业环境保护水平。应积极转变观念,着力推动农业生态环境改革,破解环境难题。

  一是调结构。从资源结构看,充分利用可更新资源,节约使用不可更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尽可能减少环境压力。采用新型化肥、农药,加强对生态肥料、生物农药的利用和病虫害防治。从能源结构看,重视发展清洁能源,鼓励开发可再生能源,淘汰落后能源。如发展农村沼气、太阳能等,开发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等新的能源利用途径,控制秸秆焚烧。

  二是抓监管。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强化农业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一手抓执法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对违法违规行为重拳出击,露头就打,同时加强基层监管体系建设。一手抓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养殖,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尽快搭建全国统一的追溯信息平台。

  三是重监测。建立农业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基于我国农村资源环境信息机制现状,农村信息机制建设首先应解决基础信息收集的问题。设立长期的农村环境信息观察员制度,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环境和污染动态监测网络体系,以及建立农村环境信息平台等方式。通过信息公开便于公众查询、监督,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向多方主体参与、多种要素发挥作用的综合治理转变。

  针对四种不同类型的农业环境问题,也应根据其成因和特点,找到不同的解决途径:对资源型问题,要设立自然资产监测账户;对过程型污染问题,要推行源头治理政策;对废弃物污染问题,要科技支撑“变废为宝”;对外部污染源问题,要控制保护“双管齐下”。 (陈冬冬) 

 

防范小宗农产品市场过度投机  

  近年来大蒜、生姜、绿豆等小宗农产品价格先后出现暴涨暴跌,其中有市场供求规律的正常调节,也有投机行为的推波助澜。

  由于小宗农产品本身的属性,市场价格易受投机行为的影响。总体来看,蒜、生姜、绿豆等小宗农产品不同程度呈现出产地集中、季节性强、易保存、没有政府储备等特点,而且总产量低,价值也低,控制市场所需的资金少,存在短期操纵价格的空间。

  小宗农产品市场投机行为根据其危害性可分为四类:一是生产者、经销商的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没有明显变化,大幅度提高销售价格;二是小投机商根据市场形势判断跟风,或实物投资或电子盘交易,但数量有限;三是大投机商通过控制流通渠道和舆论造势,操纵价格,一般呈现“炒家建仓—收购囤积—舆论造势—套现离场”的过程;四是大投机商在小宗农产品电子盘交易中坐庄,利用信息、资金、规则优势,操纵交易价格,以获暴利。前两类是正常的市场投机行为,虽然也会加剧价格波动,但程度有限;而后两类投机行为可以操纵价格,对市场正常运行危害极大。

  针对小宗农产品市场投机手段,建议从以下三方面抑制过度投机:

  一是建立健全信息统计与发布机制。要加强针对主产区的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准确及时统计种植面积、收获面积、产量等信息,同时明确规定冷库、加工企业、大经销商准确及时报告自身贮存种类与规模的义务,每日动态报告贮存规模变化、销售情况,掌握流通情况;加快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与传播立法,规范各类媒体报道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程度,严肃查处捏造、散布虚假价格信息行为;建立权威的政府信息发布机制。

  二是严厉打击投机行为。严格控制游资进入小宗农产品市场,通过银监会等金融机构对资金异动情况进行监控,查实涉及操纵价格投机暴利的,不仅要没收违法所得,更要处以高额罚款;对于涉嫌控制渠道、垄断货源、发布虚假信息或其他哄抬价格的,要依法依规处罚。

  三是规范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要让中远期现货交易市场回归现货市场,使其业务满足现货无缝隙、无风险的远程交收的要求。要保证规范、标准的现货交割能顺利进行;要严防市场主办商、股东及管理人员参与市场交易,严禁虚拟保证金,实行严格的平仓制度;要保障交易资金的安全,提高注册资本金,实行保证金第三方托管和银行监管,防止资金被挪用、侵占。 (王耀宗) 

 

抓紧建立“菜篮子”考核机制  

  近年来,部分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自给能力不足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彻底改观,少数地区个别蔬菜品种价格暴涨暴跌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的矛盾局面交替出现。从政府职责的角度看,目前“菜篮子”问题主要是三种关系没有认识到位和处理得当:一是靠政府还是靠市场,二是靠地方还是靠中央,三是靠主销区还是靠主产区。

  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加快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通盘考虑“菜篮子”产销运行,加快培育农户市场主体地位,有针对性地开展“菜篮子”产品市场调控,建立健全“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激励机制。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引导产销平衡。要改进信息服务,关键是要统筹地方农业、统计、价格、商务、气象等部门,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菜篮子”产品产销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并强化对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的信息服务,加快由“以产促销”向“以销定产”转变。

  二是培育多元主体。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重点是提升新型经营主体获取信息、创立品牌、直销配送和田头窖储四方面能力。

  三是创新市场调控。各地要根据“菜篮子”产品消费比重、储运成本、可替代性等综合因素,建立重点品种调控目录;其余多数品种交由市场调节。中央在各地目录基础上,结合“菜篮子”产品区域布局,建立国家级重点品种调控目录。

  四是健全考核机制。在国家的统一指导和监督下,以省级政府为主实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工作。应把握好四个原则:第一,宜粗不宜细。坚持政策导向,对“菜篮子”产品生产用地最低保有数量、主要产品自给率、质量安全合格率、确保价格基本稳定等重点内容纳入指标体系,对各城市政府如何抓好政策落实等方面进行考核。第二,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城市间差异,设置重点调控品种。第三,统筹兼顾。做到生产和流通、产量和质量、市场供应和价格水平、保障能力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兼顾。第四,注重结果运用。重点强化激励机制,可以考虑由中央、地方共同出资建立考核基金,每年对绩效优秀的城市予以奖励,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省级政府对各城市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评价和实行问责的重要依据。 (龚一飞) 

 

建立社会化的农产品营销与信息服务体系  

  农业公共服务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化、信息化成为加快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两大抓手,农产品营销和信息体系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营销与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为主导、多元化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但也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重视不够。一些地区热衷于投资一些见效快、易出政绩的短期公共项目,热衷于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产品,对农业市场信息工作认识不到位,对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规划不足。专门针对农产品营销与信息服务体系制定的规划缺失,政府在该项工作中承担职责不明晰,服务不到位。三是服务内容与农民的需求差距大。随着农业生产向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农民对农产品营销与信息服务的需要,逐渐由单纯的生产环节服务向资金、技术、信息、金融等综合性服务扩展,但目前多数服务组织往往注重产前、产中服务,忽视产后营销、信息等各种服务。四是社会化程度不高。

  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根本出路在于建立社会化的农产品营销与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生产经营服务。

  一是强化农产品营销与信息服务工作体系建设。健全各级农业市场信息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并加大对管理人员和市场分析人员的培训。同时,政府要强化顶层设计,持续加大投入,对农民购买农产品营销和信息服务给予补贴。

  二是抓好农产品营销与信息服务基础工作。鼓励地方政府建设一批农村田头市场,着眼于提高农户议价水平,实现农产品“存得住、运得出、卖得掉、赚得到”。引导各类企业积极参与田头市场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田头市场的影响力和服务能力,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田头市场发展成为连接区域市场的“桥头堡”,形成区域内价格、信息和物流中心。

  三是积极推进农产品营销和信息服务社会化。以12316服务基础为依托,政府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免费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公共服务信息。培育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低价有偿或缴会费的方式为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动态、生产经营分析、技术咨询等服务。引导各种企业等市场主体,通过商业化模式建立农业技术专家团队和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四是创新农产品营销与信息服务方式。加强大宗鲜活农产品生产销售信息的采集和发布,实现生产记录可储存、产品流向可追踪、销售信息可查询。鼓励发展完善订单农业、农产品交易会等多种营销模式,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立稳定、长期的农产品营销信息服务合作机制。降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门槛,扩大产销对接规模,大力推进农产品直销渠道。加快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探索现代农产品营销方式,充分利用已有电子商务平台,及时沟通农产品产销信息,促进网上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