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大同区肩“挑”30万吨“菜篮”闯市场 年产值超11亿元
本网讯(赵敏黾)秋收过后的深冬,大同区的8.5万栋棚室户的存款折上又多了几位数。虽然入冬后的棚室销售才刚刚开始,但棚室户们脸上都挂着笑。那笑,是发自内心的。据统计,全区年产果蔬30万吨,产值超过11亿元。棚室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额达到4100元。
“扣”好发展链
“钱,不好赚。”这是挂在农民嘴边的一句话。随着棚室的逐年扩大和增多,棚室里产出的果蔬,咋能卖上好价钱?
“把棚室产业,放到农业发展大格局中进行谋划。”今年年初,大同区委、区政府拍板定案。
在发展定位上,立足打造龙江西部地区市民的“菜篮子”、果蔬加工原料供应基地和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坚持全区抓棚室、突出抓基地、重点抓品牌,全力推进棚室产业规模发展。
在产业布局上,遵循沿路、靠厂、临城原则,实施集中连片开发,重点建设了萨大路等5条棚室产业带、八井子乡等4个棚室经济核心区、高台子有机果蔬园区等3个特色园区和55个千栋园区,全区棚室规模经营率达到98%。
在建设结构上,为了满足生产需求,试验推广了半卧式土温室、砖混结构温室、新型温室,钢架结构冷棚、连栋冷棚、超大冷棚等建设模式,实现了因地制宜、因户发展、多元建设。
在基地培育上,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化特色和“立得住、叫得响”的标准化水平,重点建设了提子、香瓜、番茄、圆葱、草莓、航天果蔬等专业化基地31个,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全部实施品种、技术、管理、销售等环节“四统一”生产模式,实现了集约化发展和标准化生产。
“捆”紧利益链
搞经营,就会有风险。棚室户如何减少种植上的风险?
在生产主体上,全区把本地农民作为棚室建设的主体,通过宣传发动、示范带动、政策促动,调动农民积极性。目前,本地农民自建棚室达7.1万栋,占全区总量的85%,棚室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额达到4100元。
在培育龙头上,依托产业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萨沙国际贸易公司、家良食品、梦之乡葡萄酒庄和大埠同经贸公司等龙头企业8家,进一步带动棚室建设,延长了产业链条,加速了产业化进程。
在联结机制上,引导棚室大户、村集体、经纪人等领办棚室合作社30个,全面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互联网+基地+农户”、“经纪人+农户”等模式,全区有76%的棚室户加入了合作经营组织。从生产资料购置到标准化生产再到产品销售,达到了步调统一,实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抱团闯市场的格局。
大同镇一村为带领农民共同闯市场,牵头创办了镇航果蔬合作社,共发展棚室500栋,合作社年收入达420万元。
“锁”住增值链
利益链捆住了,怎样“锁”住增值链?
强化技术保障,是做法之一。全区先后从辽宁、山东等棚室先行地区高薪聘请技术专家16名,通过田间地头指导和典型户培育、农民大讲堂等形式,确保每个小区每个品业都有一名技术明白人。
深化区校融合,是做法之二。区里与中国农科院、东北农大和八一农垦大学等院校建立了科普展示、试验示范基地,实验推广香瓜嫁接、草莓基质栽培以及农产品检测、质量追溯、物联网管控等新型生产技术32项。
注重品种更新,是做法之三。为满足市场需求,区里不断试验引种市场畅销新品种,先后从辽宁、山东等地引进提子、番茄、香瓜、圆葱和苹果等果蔬品种30多个,使果蔬品种达到280多个,实现了果蔬产量和效益双提升。如今,区里被评为“中国寒地提子之乡”、“中国无籽西瓜之乡”、“中国优质果品之乡”。
名气有了,如何闯市场?区里发挥经纪人作用,与油田社区直销店、大庆九区批发市场和哈尔滨哈达批发市场建立了长期的供销关系。同时,抓住南方盛夏果蔬市场空档期,将番茄、香瓜和无籽西瓜等产品进行北菜南运,疏旺补淡,扩大省外销售比例。此外,抓住俄罗斯果菜市场向我国转向期,依托萨沙国际贸易公司扩大出口份额。今年,南销番茄500吨,实现产值200万元;对俄销售圆葱1500吨,实现产值3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