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室老人不愿进
一项针对北京市43个社区开展的样本调查显示,7成社区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利用率非常低。“我不好意思去,如果不高兴,自己调节就好了。”“心理咨询室我信不过,他们能关心我心里想什么?人家工作也挺忙的。”在老年人的观念里,对于身体的保养可以多加注意,但对于心理干预却是“讳疾忌医”。
心理咨询:老年人接受率仅2.8%
调查显示,在这些社区中,95.5%的老人没有接受解闷聊天等精神慰藉服务,一年内只有2.8%的老人经常接受,1.7%的老人偶尔接受,老年人对心理咨询室的使用率或者接受率很低。
心理咨询日:一上午没老人进屋
笔者在北京东三环劲松桥附近一个社区找到一间老年心理咨询室。一张长桌,几把椅子,屋子很小。当天是心理咨询日,可一上午都没有老人踏入。居委会工作人员说,心理咨询也就是和居民聊一些家长里短,没有经费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只能他们陪聊,根本谈不上专业心理疏导。
“如果我要是去做心理辅导,别人不都知道我有病了?这些孩子都挺忙的,想唠嗑的时候找别人就行了。”一位老人说出了心理咨询室利用率低的又一原因。
讲述:心病有时难以启齿
实际上,老年人不是不想咨询心理问题,而是很多心理问题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很难说出口。
65岁的马明(化名)的老伴患胰腺癌不幸去世,他心里有个坎儿总是过不去。在老伴去世前,马明是个不着家的人,老伴去世后,马明突然觉得“天”塌了,他觉得此前自己一直在外面玩儿,却从未想过老伴才是他的港湾。从此,马明陷入极度悲伤,可是这些愧疚他又无法对亲人或朋友说,闷在心里,得了重度抑郁症。
62岁的陈淑芬(化名)患有轻度抑郁症,心理咨询室离家很近,女儿要带她去却被她一口回绝。陈淑芬觉得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既不是医科出身,又没有资质,“谁说拉家常就能治好心病?”
“话聊”不一定能“话疗”
北京老年爱心传递热线创始人徐坤称,让老人在公开场合接受心理咨询,不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因此,解决老年人心理问题不是设一间心理咨询室,找几个陪聊的人就能解决。“话聊”不一定就能“话疗”,还是要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王红博士认为,老年人心理疏导在我国还算新兴事物。对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不仅十分有必要,而且还需要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细致划分,需要专业医护人员介入。然而从目前看来,各个层面都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叶晓彦
编辑: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