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农业怎样“转”如何“调”

31.01.2016  08:05

  丰收的喜悦。黑龙江日报记者陈宝林摄

  黑龙江日报记者董新英

   实现“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在小组会议上,佳木斯代表团就“转方式,调结构”进行了一番热议:如何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实现农民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由“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实现农民增效增收。

  ——“大力推动农民旱改水,政策上宣传引导,行动上有扶持。”

  ——“抓粮食质量,先从种子市场抓起。”

  “调结构不能盲目调,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人大代表侯春梅说,2014年,她家种了1200亩玉米,在政府的引导下,2015年将其中400亩改种水稻,结果增收近20万元。作为来自基层的农民代表,这次参会深受鼓舞。她更关注如何实现“卖得好”“种得更好”。省人大代表马守义解答了她的问题。

  马守义说,“我是搞农业科技的,制约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就是结构。要想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力度。”发展现代农业,种植方向要有所调整,要推动农业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由卖得好倒逼种得好。因此他建言,由数量农业向质量农业转变。

  紧接着人大代表王爱文说道:“老马,你说农业科技创新说到了点子上。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是两大历史性课题,调结构主要是坚持市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转方式主要是围绕绿色生态安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改革主要是降低成本,间接增加农民收入。”王爱文建言,必须要在调结构上实现旱改水、粮改经、粮改菌、粮改牧;在转方式上,要围绕绿色有机转方式,围绕龙头企业转方式;在促改革上,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土地制度、创新金融服务、创新社会化服务。

  人大代表王兆力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他说,农垦和地方一样有独特的既有优势,但是多年依靠机械化和规模化的大农业优势而掩盖了结构调整的不足,当前结构调整对垦区农业而言也是一个考验。当前,传统农业品种价格上涨的空间基本没有,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就要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入手。一方面,要发展黑龙江特色,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加大市场营销的力度。另一方面,要补齐黑龙江农业的短板,加快发展畜牧业,通过畜牧业带动农民的增收。除了农民种得好、养得好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品销售,创立自己的品牌,来实现“种得好”和“卖得好”。

  人大代表林宽海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强化市场意识,加强政策引导,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从供给侧入手,由片面追求产量向产量与质量并重,由单一产品销售向多元系列产品供应转变要以适应市场机制为方向,创新农业产业化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形成政府信誉加企业规范管理的优势。要加强农业产业链节点利益分配机制设计、指导和规范,要坚持生态化方向,保护黑土地,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人大代表王利仁建言:“农业是一个长线产业,不能头疼医疼,脚痛医脚。”人大代表申庆龙说,“农民种啥不种啥,不能看左邻右舍、跟风,要按市场需求进行组织生产。”

  人大代表王金说,要结合地方实际,在推进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抓好绿色食品产业和畜牧业发展,在推进口岸经贸和进出口产品基地加工,在招商引资上项目、培育立市主导产业等方面调结构,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保证报告中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等相关要求在实践中等到有效落实。省人大代表滕东红说,“大榛子、香菇、木耳、紫苏,是我们桦南县主要扶持的四大品种。在已经取得紫苏国家地理标识认证的基础上,已经实现了四大品种均有龙头企业落户桦南。”

  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相信他们的建言能够为我省现代化农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种出好东西形成产业链

  人大代表彭桂英对记者说,她是绥化市北林区西长发镇兰河村天利德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养了20多年鱼,鱼塘面积1500多亩,步行3个小时都走不完。彭桂英是个能琢磨的庄稼人,她以农机合作社为依托,种植了5000多亩土地。2013年、2014年全部种植玉米,她发现虽然种地省心,但是收益不大。2015年她开始琢磨调整产业链条,将原来种玉米的1000多亩地调整种植谷子和高粱。

  要说营销秘诀,彭桂英说,咱种的小米是按有机标准种的,现在就差个证,但是质量丝毫不差。“我们合作社所在地有一家养牛场,把牛粪白送给我,给人清理牛粪就行,我种的小米一点农药化肥不放,只放秸秆发酵肥和农家肥,拿到深圳去,都说咱的小米好吃,一下子就给抢空了。”

  今年,彭桂英打算除了谷子和高粱再种植杂豆,她还自己尝试做“杂米粥”,得到了客户的认可,目前已经找到深圳和香港的客户订购她的杂粮。除此之外,她还将利用合作社距离哈尔滨近的地缘优势发展棚室蔬菜,用纯秸秆发酵、农家粪肥,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

  彭桂英说,农民必须改变一年只干90天活的老思想,冬闲人不能闲,要敢想敢干,玉米不挣钱,咱就尝试着一点点调,今年大棚一上,我们准能增效益。她的想法是,农民种地也讲究形成产业链,要大胆琢磨,啥挣钱种啥,种出好东西,不怕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