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舌尖2 探寻徽州最后的古法榨油坊
全村仅剩下唯一一座手工榨油坊,原始的手工技艺,让油香美,却追赶不上现代科技的步伐,逐渐没落。
油菜花凋谢后的油菜籽,是手工榨油的原材料。摄影/安妮
产于黄山脚下的油菜籽,经过脱粒、去壳、磨碾、蒸坯、包饼、上榨,最后伴随着工人的撕裂的吆喝声与撞击木楔子的激烈声,一滴滴黄亮亮的菜籽油细细地流淌下来……
《舌尖上的中国Ⅱ》剧照
相信大家对《舌尖上的中国2》中古徽州古法榨油还记忆犹新。《舌尖上的中国》带火了这项传统的手工工艺,也火了这家榨油坊,来参观、买油的游客络绎不绝。近日笔者就趁着油坊开榨的时节多次前往歙县富堨村,记录下榨油坊榨油的整个过程。
手工榨油坊 摄影/徐滨
全村唯一的手工榨油坊
程亚忠,木榨油坊的老板,也是全富堨村唯一的油坊主。16岁就开始学习古法榨油,用他的话说就“那个年代不学门技术都娶不上媳妇。”当时他的师傅带有100多个徒弟,而最终留下并干出一番规模的,他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之一。6、7月份正是油坊开榨的时节,在这几个月份里,他和他的工人每天4点多就起床忙活一天的工作。
古徽州古法榨油 摄影/徐滨
第一道工序:炒籽,蒸煮 摄影/徐滨
每道工序,都浸透着工人的汗水
古老的徽州流传着许多传统的制作工艺,手工榨油便是其中的一种。进入油坊,虽然6月的古徽州室外温度偶尔会在30度以上,但油坊里面的室内温度还是高的让人有些窒息,更别说这里的工人一天几乎有16个小时呆在这里。
第二道工序:制作坯饼 摄影/徐滨
与扑面而来的高温伴随的是,噼里啪啦的撞击声和菜籽的爆裂声,菜籽爆炸散发出来的香味,渐渐弥漫了整个油坊。油坊各项工序有条不紊,炒籽,磨碎,熏蒸,制坯,木榨,每一项工作都不容马虎,这是计算机和知识所不能控制的,一切都在无言的经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