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委副主任乔延春 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扎实推进三个转变

14.02.2017  12:35

  今年的我省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全省要深入贯彻落实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科学把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两个主基调,突出市场导向,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着力做好“三篇大文章”。去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农业生产“十三连丰”,农民收入“十三连增”,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但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全省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发展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近年来,由于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提升,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全面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严重倒挂,使得国内农产品基本失去了与国外农产品抗衡的能力。另外,经济发展由过去的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工资收入、农产品需求以及财政对农业的支持等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受这些因素影响,当前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归结为一点:农民增收速度明显放缓。对此,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着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积极推进三个转变: 

  一、从“三农”工作目标上看,应由保障供给目标向收入目标转变 

  “三农”工作承担保供给和促增收两大目标。去年末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牢牢把握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基本立足点。当前,一些粮食品种出现结构性过剩,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成为“三农”工作的主要矛盾。面对这一变化的形势,必须把“三农”工作目标由保障供给转到增收入上来。在搞好家庭经营增收的基础上,应突出抓好两件事:一方面,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这一块是我省农民增收的潜力所在。根据统计口径,我省农民工资性收入只占总收入的22%左右,比全国低18个百分点,这方面潜力很大。要坚持内部转移、外部输出、农民创业多轮驱动,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走出来,发展非农产业和进城务工经商增收。另一方面,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从全省看,近年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林下经济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和蓬勃发展,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只要顺势而为,农民增收就会拓展出新的更大空间。 

  二、从粮食生产取向看,应由数量目标向质量效益目标转变 

  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粮食品种将实现市场定价、价补分离,这给粮食生产发展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就是再过于追求产量、追求数量,轻视品质,忽视质量效益,粮食的市场竞争力会越来越弱。近日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因此,粮食生产应由数量目标转向质量效益目标上来。 

  一要“”。就是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产量年际间可以有波动,但已经形成的生产能力不能搞低。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国家需要时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发挥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 

  二要“”。针对当前粮食品种结构的突出矛盾,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政策,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减少市场供给过剩的玉米等粮食品种生产,减少无效供给,减少玉米总量,减轻库存压力和财政负担。 

  三要“”。就是提高品质,以质取胜。特别是要立足优良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在全国叫响龙江农产品生态、安全、绿色、健康的品牌,增加中高端农产品供给,提高供给质量。这方面,黑龙江省有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加之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巨大。 

  四要“”。主要是抓住粮食供给比较宽松、价格相对低廉和国家放开粮食加工产业发展的机遇,搞好粮食过腹转化和加工转化,坚持农牧结合,做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文章,推进农业三产融合和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由发展粮食生产转到发展粮食经济上来,既解决粮食销售问题,又满足消费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还可以扩大就业、创造税源、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三、从农业发展动能看,应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近几年,全省农业加快发展,强化生产要素投入是一个重要推动力量。随着资源约束逐步增强,今后全省农业发展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牢牢把握创新体制机制这个主要着力点,加快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重点应抓好三个创新: 

  一是组织创新。大力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深入开展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和合作社规范社创建活动,逐步探索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联合社渐进发展模式,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带动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向规模要质量增效益。 

  二是制度创新。主要是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产权变股权、农民变股民的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统筹推动创新农村金融保险服务等改革,破解现代农业发展体制机制瓶颈,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内生动力。 

  三是科技创新。深入开展农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加强良种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打造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把农业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发展农业集约化经营,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