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梅出席我省“文体社科界部分专家学者学习十九大精神座谈会”并发言

13.11.2017  10:48

            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学术带头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副秘书长,省萧红研究会副会长郭淑梅,11月6日出席由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举办的“文体社科界部分专家学者学习十九大精神座谈会”,并以“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智库意识’”为题目,在会上发言。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从事理论研究的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新时代需要建设新型文化智库,这需要文化学者转变思维,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智库意识。”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郭淑梅在座谈会上强调说。

          作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学术带头人、省重大委托项目首席专家,郭淑梅在文学艺术等专业领域从事研究工作30余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她深有感触地说,文化不仅是国家民族的身份符号,也是国家民族创造力的源头活水。报告高点站位,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吹响了文化的号角。通过收听和学习十九大报告,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坚持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展示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包容万千文化形态的大国风范。按照十九大报告的精神,我们要在思想理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地将全体人民凝聚在一起,为建设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而奋斗。

          郭淑梅说,回顾党的历史上文化建设的两个重要时间节点——1942年和2014年,毛泽东和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从中可以看出,文化为人民的宗旨始终没变。2014年10月16日,文化界在这一天迎来了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是一次对十九大报告坚定文化自信的预热。讲话确立了文化为人民的中心思想,“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文化界要反映好人民的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讲话认为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中华文化保持了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理想精神。从两次讲话中可以看出,时代不同了,两次讲话跨越了一个世纪,中华民族正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融入世界,并在全球文明进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大国作用。

          郭淑梅认为,文化智库学者要认真研读十九大报告,强化问题意识,找好学科位置,精准发力,承担起解读、阐释、推广、传播传统与当代文化的责任义务。同时,要借鉴社会学田野调查方法、历史学遵循史实的严谨立场,进行交叉学科理论建构,提高文化学者的纵横捭阖能力。

          郭淑梅建议,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是全省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力量,我们要积极承担起建设新时代文化智库的责任义务。在应用对策研究上加大投入力度,要以人民为中心,接地气,聚人气,走出象牙塔,以破解实际发展难题为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与文学艺术、文化部门实施有效对接。有针对性地推出有重大影响的应用性成果。要做好智库成果《黑龙江文学发展报告》,密切跟踪我省文学创作群体,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要对哈尔滨“音乐之都”等文化品牌以及“冰秀”等十大文化产业品牌进行现场调研,要对文化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操作的建设性意见,承担起推动促进其健康发展勇攀高峰的学术重任,以全新的智库面貌践行十九大报告精神。

 

          本次座谈会邀请了省内文体社科界的8位专家学者,他们中既有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场馆负责人,又有屡获殊荣的编剧和非物质遗产传承人;既有培养人才、构建梯队的高校教师,又有研究文化现象的专家学者。他们畅谈报告学习体会、联系本职工作,为我们的文化事业发展描绘蓝图、提出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