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家何以先觉、先行、先倡(文艺观象)
对话人:张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范咏戈(中国作家协会影视委员会副主任、批评家)
祝东力(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张抗抗(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
徐贵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作家)
核心阅读
没有屈原、曹雪芹、鲁迅等一批“民族魂”,何来中国文学的辉煌;没有普希金、托尔斯泰、帕斯捷尔纳克等一批“俄罗斯良心”,何来俄罗斯文学令世界瞩目的光辉
文学艺术是心灵的事业,距离人的灵魂最近。一叶知秋,先觉人间冷暖;未雨绸缪,先行理想信念;春风化雨,先倡时代风气
我们期待着领风气之先的作品的出现,首先是期待作为先觉者的文艺家的出现。先觉才能先行,先行方能先倡,这是一个渐次递进、螺旋上升的艺术规律
当今时代,引领人的思想、改变人的精神,可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艰难。目前我们距离先觉、先行、先倡的期待和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追随尚有不及,遑论引领。这是作家艺术家的处境危机,更是能力危机
张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这是对作家艺术家地位和作用的准确提炼。作家艺术家理应通过自己的创作,铸造人的灵魂,引领时代风气,引导社会风尚。
强化文艺家的主体建构
范咏戈:新文学以来,说到对文艺家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评价,就不能不提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把文艺工作看成是“文武两个战线”中的一个战线,是与“拿枪的军队”相并列的“文化军队”。他作于1936年的《临江仙·赠丁玲》,“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不仅是对丁玲个人的高度称赞,更是对文艺家特殊功用的形象表达。
当下中国,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与演进,已经进入了日益强盛、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越发需要树立坚定的民族自信,熔铸强大的精神能量,激发巨大的文化活力。在这一时期,文艺与文艺家的地位与作用,不但没有减退,反而更为重要。不断向前的时代需要文艺的号角,不断向上的民族精神需要文艺的引擎,先进的文化与繁荣的文艺都需要文艺家的倾力创新与锐意创造。历史把文艺家推到了时代先锋的位置,需要其发挥精神导师的作用,为民族振兴鼓呼,为国家强盛放歌。
地位崇高了,作用重要了,自然要求文艺家自身力量的建设,强化主体建构。文学创作无论秉持何种观念与方法,最终都是创作主体之间的竞争与较量,更具体地说,是文艺家的创作姿态、社会责任和人格制导的竞争与较量。辛弃疾的“道德文章说”,西方的“伟大人格说”,都特别强调文艺家的人格建设。中外文学史上,不少作家有很高的文学技能,但仍不能成为截断众流、转变风气的大家。究其原委,多数可以在内心的充盈与否、眼界的开阔与否和情怀的高尚与否中得到解释。有的人空将才华落入游戏文字,甚至陷入风月吟弄、滴粉搓酥,故而难成气候。
黑格尔说得好,一个民族要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如果只关注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这也意味着,作为时代先锋的文艺家除了对个人修为有自觉要求之外,更要以开阔胸怀面向社会和时代,面向广大人群,面向历史和未来,自觉树立启蒙意识,履行文艺家的社会担当。
如果没有从屈原、曹雪芹到鲁迅等一批“民族魂”,何来中国文学的辉煌;如果没有从普希金、托尔斯泰到帕斯捷尔纳克等一批“俄罗斯良心”,何来俄罗斯文学令世界瞩目的光辉?当下,面对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要求,文艺家只有将中国灵魂注入作品,将小我融入大我,问良心,耐寂寞,用文字体现良知,用良知反哺生活,才能打造出中国文艺的高峰。
文艺领风气之先的独特优势
张江:古人讲,“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打造文艺精品,发挥文艺功能,首先是作家艺术家要提高自身修养。文艺家的知识水准、胸襟境界、人生高度,直接决定了作品的艺术浓度和思想厚度。自己没有这样的本事和高度,却企图去引领别人,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祝东力:当下中国社会瞬息万变,日新月异,从生产到生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新现象与新经验层出不穷。在这里,新与旧、先与后的嬗替变更,往往有其特别的意义。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快速变迁的现代社会,这些新现象新经验需要及时恰当地给予整合、梳理与阐释,并赋予它们一定的含义。在这方面,文艺有其独特的优势。
当然,对新现象新经验的整合、梳理和阐释,也可以采用理论的或社会科学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需要将纷繁的原始现象和粗糙的感性经验进行沉淀、结晶,需要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将之概括、凝铸,提升为新的概念、范畴和命题,也就是说,必须经过相当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与之不同的是,文艺作品凭借敏锐的直感,凭借跳跃的形象思维,往往能够先于理论或社会科学的方式,直接把握到新现象新经验的本质,捕捉到时代精神的内核。在这个意义上,文艺相较于理论和社会科学常常表现出某种先锋性、前卫性,绝非偶然。
文艺家们应该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形成对时代的认知和理解,并率先感悟到时代的最新端倪、动向、趋势,即所谓的“时代风气”,将之表达、体现在作品中,同时作为一种价值和方向加以倡导和褒扬。要做到这一点,文艺家的主观意识处于何种状态,就是一个先决条件。许多小说作品往往满足于琐碎细节的铺陈和炫耀,缺少思想的升华,一些巨额投资的国产大片叙事凌乱,对生活的内在逻辑缺少把握,这些现象,说到底,是由于文艺家主体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的不足造成的。
我们期待着领风气之先的作品的出现,首先是期待作为先觉者的文艺家的出现。文艺家自己站得高、看得远,文艺创作才有可能登上“高峰”的位置。
扎根脚下坚实的土地
张江:要成为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文艺家不仅要提高自我,还要摆正自我,不能因为被定义为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就觉得自己高于大众,睥睨而视。事实上,一旦远离了脚下坚实的土地,切断了与人民大众的血脉深情,作家艺术家是不可能成为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的。
张抗抗:我们原本就是“人民”这个群体中的一滴水、一粒米、一片叶子,无论是在当下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以往的个人经历中,我们的所见所闻所痛所喜,都与人民息息相关。离开了作家艺术家这个接收器,那些非文学非艺术的生活现实仍然客观存在。人民是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作家劳动创造出来的文学作品和精神产品反过来再回归、回赠于人民,使更多的人民群众成为我们心心相通的读者——我们和人民就是这样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而不是一种高下对立的关系。如果一个作家的精神状态、心理意识、思想感情,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诉求,在创作中自始至终坚持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理想,而不是出于个人物质利益、名誉前途的种种考量,以趋利避害之心去选择写什么怎么写,以获得更大的个人利益——那么,这应该是一个有人民性、有良心的作家。反之,一个写作者如果对人民的疾苦视而不见,对人民的呼吁麻木不仁,甚至对那些危害侵犯人民利益的行径刻意粉饰,对人民的人性弱点缺乏客观清醒的批判意识,那么,这样的写作,很难称得上是真正为人民的文学。
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这九个字,高度概括了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我们写作者期望达到的目标。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化建设,先觉才能先行,先行方能先倡,这是一个渐次递进、螺旋上升的艺术规律。先觉者,是那些具有独立思考精神、拥有对时代和现实超前认识的智者,而非人云亦云、唯上唯利之徒。先行者,也即勇于创新、敢于特立独行的探索者,每一部新作,都呈现出新的内容新的思考,以新形式表现新故事新思维。先倡者,是不怕打击不怕挨骂不怕争议、内心有强大力量的勇者,既能引领时代潮流又能脚踏实地。这九个字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者来说,也是新的考验。只有真正为那些有志于创新开拓的文艺工作者提供宽容友好的创作环境,文学的先觉、先行、先倡,才会成为可行、可见、可能的实景。
我的一部长篇小说新作,至今已经四易其稿,前后历时八年,仍在修改中,总是觉得自己还可以改得好些、更好些。对于成熟的作家来说,出作品不难,难的是从高原攀登高峰。真正的精品力作,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打磨。文学界的同行更应相互鼓励支持,做思想的先觉者、时代的先行者、美德的先倡者。以生命和心血全力付出的作品,才能真正获得崇高之美。
变革中找准文艺定位
张江: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这是作家艺术家的使命,辜负于此,后知后觉,盲目追随,难成好的作家艺术家。同时,这也是对文艺家一份沉甸甸的重托。当今时代条件下,引领人的思想、改变人的精神,可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艰难。这需要作家艺术家有更敏锐的触角、更犀利的思想、更高超的表现力。
徐贵祥:在人类的精神发育史上,始终伴随着一股神奇的力量,寒冷中提供温暖,艰难中慰藉心灵,穿透千秋岁月,在苍茫大地上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照亮前行的路,这就是文学艺术。文艺,自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携带着抒发情感、抚慰灵魂、陶冶情操、净化社会的功能,自古就有“经国之大业”的说法,后世又承载着喻世、醒世、警世的理想追求。
上个世纪初,中国的启蒙主义者逐渐认识到文学艺术的巨大感染力和影响力,在医治国人心灵、铸造民族骨骼方面,以“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鲁迅因此弃医从文,蔡元培甚至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从而推动中国的文学艺术和文化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这样的追问振聋发聩,一语道出了当代中国精神生活面临的问题。物质丰富了,不等于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等于我们幸福了;今天拥有幸福的生活,不等于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如果没有好的风气,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没有健康的精神环境和人文环境,那么,即便坐拥金山,我们还是穷人。
改变时代风气,固然有法治、制度、教育等等方面的千方百计,然而,这些手段都是外因在起作用,本质的改变还是要靠净化世道人心,健全人格国魂,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文学艺术是心灵的事业,距离人的灵魂最近。一叶知秋,先觉人间冷暖;未雨绸缪,先行理想信念;春风化雨,先倡时代风气。文学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对于社会历史的影响无处不在,地久天长。
中国的文艺事业,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喧嚣之后,应该进入到一个理性回归的时代,回到文艺的本质关怀上来,回到以人民为导向的创作立场上来,回到真善美的追求上来,回到凝聚理想信念的崇高使命上来。广大的文艺工作者,要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准确找到自己的战斗位置,心中有爱,眼里有美,笔下有情,纸上有善,创作出树立远大理想信念、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反映中国人民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以我们的文学梦想和艺术梦想,推动整个民族强国梦的落地生根。
张江:纵观近年来的文艺创作可以发现,距离先觉、先行、先倡的期待和要求,我们还有相当的距离。追随尚有不及,遑论引领。这是作家艺术家的处境危机,更是能力危机。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缺乏领时代之先者,只不过是由哪些人充当这一角色而已。作为精神生产者,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这样一群人。当然,这样的角色定位要靠努力去争取和获得。
编辑:何双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