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首次回应"不爱国"质疑:不寒而栗

01.10.2015  01:34

李嘉诚

围绕亚洲首富李嘉诚的“撤资论”一度热炒,“李超人”终于首度开腔。

9月29日,李嘉诚首次就此前热炒的撤资传闻做出回应,发布了一份长达三页的声明。针对此前“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文,李嘉诚在新闻稿中表示,“我明白言论自由是一把两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发热烈讨论,这是可以理解的,文章的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

同时,他对“为什么连日受到抨击也不作回应?” “为何频频出售内地房地产,但仍否认撤资?”“内地官媒多次作出抨击,李先生与中央关系是否有变?”“部分抨击言论质疑你‘不爱国’,有何回应?”四个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解释。

李嘉诚强调,之所以此前没有及时对相关指责进行回应,是因为时值习近平主席访美之际,不希望其回应被人借题发挥,冲淡习主席访美重要资讯,引起投资者不必要的顾虑。

此外,他还强调,选择设立离岸公司,其目的也只是为了让企业有更加现代化的架构和更高效的运作模式,而公司所有投资及出售资产的回报,都将回到股东手中。

否认撤资论

对于市场高度关注旗下公司纷纷迁册海外引发的“撤资论”,李嘉诚回应称,“过去十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有超过70%(包括国企)的架构,也选择离岸设立公司,目的是为了让企业取得更现代化架构和更高效运作模式;我们做法相同,集团进行重组及于开曼群岛成立公司,而集团在港注册及上市地位不变。

同时,声明指出,“李先生个人在重组过程中,并没有减少持股比例,也没有从中套现,所谓‘撤资’指控,完全不成立。

然而,李嘉诚商业帝国旗下多家上市公司近年来重组动作频繁,且均将注册地迁往离岸岛国,此举引发市场遐想。

2014年,电能实业(00006.HK)分拆香港电灯(2638)(下称“港灯”)上市,港灯注册地位于开曼群岛。2015年1月初,长实及和黄启动世纪大重组之后,创立两间新的上市公司长和(0001)及长地(1113)也迁册开曼。李嘉诚于9月初再次将旗下两大上市公司进行重组。

9月8日下午,长和、长江基建(01038.HK)及电能实业(00006。HK)联合发布公告,将旗下惟一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公司电能实业与长江基建合并,合并后的名称为“长江基建实业”,新公司的注册地则为百慕达群岛。

同时,李嘉诚长子、长江基建董事局主席李泽钜强调此举并非变相迁册,亦不涉及撤资及政治因素,并表示长江基建有85%为海外业务,因此海外注册亦十分合理。

目前,李嘉诚商业帝国的长和系旗下共有10家上市公司,分别是长和、长实地产、长建、电能、港灯、 长 江 生 命 科 技 (0775) 、 TOM(2383)、置富产业(0778)、泓富产业(0808)和汇贤产业信托(87001);除了置富、泓富、汇贤是信托公司外,其他公司的注册地几乎都在海外。

海外投资的盈利均属香港上市公司所有,最终通过派息,能令股东受惠。”声明指出,并引用苏轼及白居易的诗句表露心意:“此心安处是吾家”以及 “我身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此外,李嘉诚于1980年创立基金会,在2006年宣布基金会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当年已把三分之一资产,即超过90亿美元投放于基金会。该基金会至今捐出逾170亿港元,当中87%用于大中华地区。

香港楼市下行风险

作为商人,李嘉诚拥有精明触觉和商业头脑,他对经济“晴雨表”的楼市周期一直都反应快人一步。

2015年以来,李嘉诚旗下的长实地产明显加快推盘套现节奏。集团2015年年初制定香港市场的销售目标为250亿港元,2015年前八个月已经出售逾3000个单位,合共套现逾220亿港元,主要涉及的楼盘包括将军澳致蓝天、将军澳峻滢II、红磡悦目等项目,业已完成预定销售目标的88%。此外,长实在未来四个月仍有三个楼盘项目酝酿推出。

8月25日,长和系重组上市后首份中期报告显示,长江实业目前持有约150万平方米的投资物业。其中,在香港持有约130万平方米,而在内地持有物业仅剩20万平方米。

同时,由于持有物业下降也导致内地租金收入的减少,中报显示,长实地产内地业务租金收入为9200万港元,比2014年同期减少2100万港元。此外,旗下土地储备下降至1490万平方米。其中香港约70万平方米、内地1380万平方米,相比上市时发布的招股书显示的数字,分别减少10万平方米、70万平方米。

在9月29日的声明中,李嘉诚解释称:“过去两年,集团对全球地产业务持审慎态度,加上内地房地产方面,部分城市出现供求失衡风险,故减少买入土地,但集团在内地的发展中及将发展的总楼面面积远高于2000万平方米。

同时,他强调:“事实上,集团在内地发展中或将发展的土地,90%是从拍卖而来,而90%以上的物业均在建成后出售(酒店除外),只有极少部分保留作收租之用,集团从来也在积极等候土地‘交吉’,并没有囤地(香港也是)。减少房地产的投资比重,不等于不投资内地。

自2003年起,香港房价创造了连续十二年上涨的“神话”,累计升幅近两倍。但由于香港经济增长前景不明朗,通胀下降及旅游零售业降温导致失业率上升,香港楼市或将难以独善其身。

瑞银中国香港地产研究部主管李智颖在9月29日的电话会议中表示:“我们预计由现在至2017年底,香港楼价会掉头向下,跌25-30%,并会经历较长时间的调整。

该行预测,香港2015年GDP增长将由上半年的2.6%放缓至下半年的1.5%,明年将继续跌至1%,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此外,香港金融管理局于9月25日发表的最新季报指出,“鉴于环球及本港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楼市前景将较审慎,且物业市场估值偏高,与经济基本因素并不一致,下行风险已逐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