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撬动医改杠杆让百姓尽享“健康红利”
近日,大庆市林甸县红旗镇红光村张大娘早早来到了村里的卫生室。“老大娘,又来量血压啊?”医生亲切招呼。“是啊,昨晚睡不着。”话还没落,又一位阿姨抱了孙女来,医生帮她量完血压,又逗逗才17个月大的小孙女,临走,孩子手贴嘴边,给面熟的医生来了飞吻……不一会,五六位村民都满意地走了。
追上去,问一句:感觉如何?“好。自己村的医务室宽敞明亮,设备虽然简单不多,看病却不含糊。”朴实的话语体现的是对乡村医生的满意,对新卫生室的满意,对医改政策满意。近年来,林甸县为农村医疗“把脉”,为治疗“看病难”的“顽疾”,开出了一系列的“良方”。截至去年年底,林甸县新农合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390元,实现了全覆盖;同时取消药品加成,使21余万农民从中受益。由于医疗设施的改善,全县80%的患者能够享受到“有病不出县,就地能治疗”的便利。
村村都有卫生室农民小病不出村
前几天,林甸县四合乡东胜村村民陈红连感冒了,女儿陪她到村卫生室看病,医生给陈红连做了检查,又开了点药,叮嘱她每种药的具体用法,从看病到取药,总共不到20分钟。
“太方便了,自从我们村有了卫生室,头疼脑热再也不用往县里跑了。”说到村里刚建的卫生室,陈红连满心喜悦。
东胜村卫生室占地105平方米,设有四室、一房、一厅,诊疗室、处置室、观察室、预防保健室、药房、静点大厅一应俱全。这样标准化的卫生室,林甸县共有83个,达到一村一个。近年来,林甸县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积极开展卫生配套改革,探索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农民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林甸县卫生计生局党委副书记王守玉告诉记者,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机构设置、人员、信息、药物、财务、绩效管理等六个“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就医环境、硬软件、技术力量、医务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质的提升。同时,村卫生室实行新农合门诊统筹,取消了看病诊疗费、注射费、往诊费,省了进城看病的路费和食宿费用,农民在家门口看病、买药,划卡就能报销。
卫生室一建好,除了让百姓出门就能看病就医外,也彻底地改善了村医的工作环境。
此前,农村诊所都是“以家代室”,绝大多数一室一人,独立经营,服务能力有限。有的村还一村多室,无序竞争。“大多数村卫生室的房屋破旧,医疗用房面积狭小,炕头睡觉、炕梢抓药等现象严重,而且,药品保管松散,过期、失效药品不能及时处理,药品储存环境和保管条件差,购药渠道不正规,威胁着群众用药安全。”林甸县卫生计生局主任王连军说。
为了让群众安心看病,新建卫生室收归国有,由乡镇卫生院管理,法人为乡镇卫生院院长。
翻看林甸县卫生室的布局图,就会发现这些卫生室之间的最长距离不会超过3公里。“四合乡共有11个村卫生室,原则上按照行政村划分,但在布局上充分考虑百姓就近治病的原则,可选择距离最近的卫生室就医。”四合乡卫生院院长马立新介绍说。
而今,在林甸县,乡村十分钟医疗圈已经初步形成,百姓不但可以在这里看病就医,一些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也能在这里充分保障。目前,12大类45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部落实,并创建了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填补了大庆地区慢病示范区创建的空白,进一步提高了百姓的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
村卫生室医疗人员采取“准、聘、派、退”相结合的四制模式,实施人力资源整合和人事制度改革,着重解决乡村医生配置、管理及待遇问题。实行准入制,只有符合规定的,具有行医资格的人员才有可能成为村卫生室的医生。
王守玉介绍,“在这些医生中,进行二次筛选,政府办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全部实行聘用制,由乡镇卫生院颁发聘书并签定协议书。其中,村卫生室负责人由乡镇卫生院选派,变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指导关系为领导关系,使其责权利有机统一。随后,按照村医所在居住地的原则,将聘任的村医,根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承担服务功能以及每个村医各自擅长的专业,组建由2-3人组成的服务团队分别派出到各村卫生室。”
信息管理一体化看病买药减九成
村卫生室定点,选派合格医生定人,统一配送和网络平台则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和价格。
四合乡东胜村村民董桂福的医疗账将上述说法变成了现实。
记者在东胜村卫生室见到董桂福时,他已因胃肠感冒连续打两天吊针了。“这次打的‘先锋’和‘左氧’,去年打一回是40块钱,今年在这儿的话,有新农合报销,我拿4块钱就行。”
近年来,林甸县投资570万元打造了覆盖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网络平台。平台建成后,实现了患者就诊信息的共享共用,对基本药物采购形成监管,解决了百姓网上划卡报销问题,实现了农合资金垫付制;将县、乡、村全面联网,实现了卫生局对卫生院、卫生院对卫生室的全方位管理。
信息管理一体化手段的亮点还有:村卫生室根据自身需求,将所需药品通过信息化平台报送乡卫生院,由乡卫生院通过省级平台统一采购并配送至村卫生室,把好进药渠道关。乡镇卫生院加强对村卫生室用药的监管并对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开展合理用药培训,规范村卫生室用药情况,尤其是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过期药品由卫生院统一收回、集中销毁,保障了药品安全。对实施基药制度的医疗机构做好补偿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医疗机构的趋利行为,并同时做好用药患者的补偿工作。
数据显示,目前,林甸县内村卫生室已由原来的233个村级个体从业诊所规范到83个政府办的村卫生室,达到了“一行政村一标准化室”的建设目标,并完全纳入乡镇卫生院管理。
林甸县已逐步建立形成以“县院带乡院、资源要素共享”为核心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城”的目标。
公立医院忙改革患者看病少花钱
2014年7月,林甸县被黑龙江省政府确定为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两个月后,林甸县正式取消药品加成,减轻了广大患者购药的经济负担。
群众获利了,但同时也导致医疗服务机构员工收入减少。对此,林甸县采取财政补偿机制,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的收入由政府、医院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三方面承担,其中政府补助15%,医院通过节支和内部挖潜承担5%,其余80%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成。根据省物价局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在实际测算中,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增加的收入,再减掉大型设备检查和医疗检验价格降低减少的收入,很难达到80%;并且两家医院原来因收入较低,职工工资未能全额发放。因此,林甸县在综合考虑相关因素的情况下规定:自2015年起,财政补助以2014年医院收支差额测算为依据确定补助基数,进行兜底补助,暂时确定3年不变,医院经营超收部分全部留给医院,作为医院的发展基金和职工的奖励性绩效。
至此,财政补助达到了300万元以上,抗生素和激素使用率、输液率大幅降低。同时,县政府还将投入350万元,为县医院购置CT、透析机等大型医疗设备,改善医院的服务功能。
通过公立医院改革,两家公立医院由原来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向追求社会效益转变。初步达到了群众、职工、政府三方面受益。一是取消了药品加成,患者看病少花钱了,群众受益;二是加大了政府投入,医院的运行经费和医务人员的工资有了保障,职工受益;三是提高了管理水平,调动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改善了服务质量,群众的满意度和政府的公信力得到了明显提升,政府受益。
截至去年年底,林甸县新农合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390元,实现了全覆盖;同时取消药品加成,使21余万农民从中受益。由于医疗设施的改善,全县80%的患者能够享受到“有病不出县,就地能治疗”的便利。
过去农民“苦干十来年,一病回从前。”现在是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小病有补助,大病有救助。近几年来,林甸县把钱用到农民最需要之处,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农民说,“政府的钱花的是地方。”
编辑:吕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