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冰城点映20位读者“回”民国“看”萧红
观影的本报部分读者
“书香门第”发起人田久龄
《落红记》作者
萧红研究会副会长章海宁
黑龙江新闻网讯(见习记者王雪莹本报记者王泽源摄)一段已逝去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一群充满理想、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一个命运坎坷、终生漂泊的奇女子……昨日,许鞍华执导,拍摄近两年之久的《黄金时代》在哈点映。为了迎接萧红回“家”,本报征集的20位读者早早赶到观影现场,在呼兰时曾和萧红家毗邻的88岁老人曹音也专程赶来,与喜爱萧红的观众一同观看了这部浪漫史诗大片。
走进影城,几幅色调沉郁的海报尤为醒目,这里有“想骂谁就骂谁”的文坛巨匠鲁迅,有“想爱谁就爱谁”的三郎萧军,当然,还有“想怎么活就怎么活”的女作家萧红。在3个小时的放映过程中,无论是卡兹国际青年旅舍、老道外、松花江、索菲亚教堂,还是大列吧、红肠等带有家乡味道的美食,仿佛要把观众带入民国时代的哈尔滨,走近那时的萧红。
一部真实的“纪录片”讲述萧红短暂的一生
“大家好,我叫萧红,1911年6月2日农历端午节,出生在黑龙江呼兰小城的一个地主家庭……1942年1月12日中午11时病逝于香港……”一个柔弱憔悴的声音拉开了电影《黄金时代》的序幕,同时,也拉开了这位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的龙江女作家短暂而多舛一生的序幕……
影片从萧红儿时在祖父的后花园玩耍说起,最后又以后花园的繁茂和荒凉结束。在近3个小时的故事中,萧红的一生被重新梳理了一番,影片中许多细节引发观众的共鸣。比如,萧军当家庭教师挣了钱,带萧红去夜市吃东西,在回去的大街上萧红的鞋带断了,萧军找来石块,切了一截自己的鞋带给萧红系上。看到这里,本报读者张女士发出感慨,“这段细节描写太精彩了,虽然看似平淡,却道出了两人那段最真的感情。他们两个是相爱的,萧军也是爱着萧红的。”
萧红研究会副会长章海宁表示,这部影片里有很多的场景,让大家重温了那个年代,“让我感动的是,片子里面的人物不是扁平的,而是立体的。它不仅有很大的信息量,更可贵的是,导演、编剧和演员都能以开放的视角来面对剧本里的人物,展示出人性的复杂和多维,避免了历史人物的脸谱化。”
沉郁中也有幽默小细节让历史更鲜活
萧红是孤独的,31年短暂的人生中,她就像是在海水和火焰间不停地挣扎轮回,有过幸福甜蜜、有过蜚声文坛,但是始终独自守着“心灵的孤岛”。虽然沉闷、忧郁是整部影片的主旋律,但冯绍峰、汤唯、朱亚文、张译等近30位大咖重塑历史的表演,还是让观众有了些许小惊喜,甚至还引发了几处小小的笑场。
片中,当萧红穿着大红上衣开心地问鲁迅漂亮吗的时候,鲁迅一本正经地回答道,不漂亮,并告诉她该如何搭配。这段细节描写让很多观众感慨,原来书中“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先生也有这么生活化的一面。
影片接近尾声,萧红虚弱地躺在病床上和骆宾基回忆着她短暂的一生时,问道,“你在没见到我之前,是不是认为我是一个私生活很浪漫的女作家?我不知道我的这些作品以后还会不会有人看,但是我的绯闻一定会流传下去……”正如影片中她自己所说,从私奔,到和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甚至骆宾基之间缕不清的关系,都是后人谈论不休的话题。
对此,本次举办方之一、“书香门第”和“若愚读书社”的联合发起人田久龄表示,“很多人质疑萧红生活太开放,但我认为那是对她的误读,她是一个对爱情非常忠贞的女人,我们应该还她清白。”一生追求平稳安定,却一生不得平稳安定。记者想起了萧红好友舒群在影片结尾的一句话,“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编辑:陈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