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指导意见

28.09.2015  11:20

  针对我省水稻生产特点,推进水稻秸秆还田,提高耕地质量,减少秸秆焚烧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节本增效,促进绿色有机水稻发展,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适应范围 

  水稻秸秆还田主要适用于除沙土地之外的所有水田。本指导意见规定了水稻秸秆还田的收割、留茬高度、翻耕整地、搅浆平地等技术要求、技术要点、技术标准、田间管理及注意事项。 

  二、秸秆还田技术 

  (一)秸秆还田数量 

  全喂入水稻收获机,留茬高度25~30cm,应用灭茬搅浆平地技术,秸秆还田量在80~90%;半喂入水稻收获机,留茬高度15cm以上,秸秆切碎还田,秸秆的粉碎长度不超过10cm,秸秆还田率可达95%。  

  (二)秸秆还田作业前准备 

  1.田块的选择。单位田块面积相对比较大,适宜大型农业机械作业。同时考虑秸秆还田的连续性,最好连续实施3年,才能体现出秸秆还田技术的效能及优越性。 

  2.农机具的选择。一是收割机的选择。实施高留茬灭茬搅浆平地或深翻埋茬还田技术,应选择全喂入收割机进行收割,确保留茬高度达到标准要求;实施秸秆切碎还田技术应选择半喂入收割机进行收割,确保切碎长度达到标准要求。二是拖拉机及配套机具的选择。实施灭茬搅浆平地技术,要选择50马力以上拖拉机,必须配套带有滑切刀齿、耕作幅宽与拖拉机马力相匹配的水田搅浆平地机;实施深翻埋茬作业技术,拖拉机要选择70马力以上,配套旱田用的5~7铧犁进行深翻作业,深翻后要达到埋茬作业标准要求。 

  3.农机具的准备。首先要对实施秸秆还田作业的收割机、拖拉机、配套用的农机具(深翻犁、搅浆平地机等)进行全面的维护保养和作业前的调试,达到完全能够作业的状态。 

  

(三)秸秆还田方式 

1.高留茬灭茬搅浆还田技术。用全喂入收割机进行收割作业,留茬高度为25~30cm,收割时调宽排草口成长方形,使出来的碎秸秆分布更匀均一些,防止积堆。第二年春季放水泡田,用搅浆平地机进行搅浆平地作业,达到待插状态为准。 

2.留高茬深翻还田技术。用全喂入收割机进行收割作业,留茬高度为20~25cm(黑土层浅的留茬高度控制在15~20cm),用搂草机将收割机排除来的秸秆出地。用旱田5~7铧犁进行深翻作业,作业标准要达到深翻20cm以上,将高留茬全部埋在土壤里,第二年春季用搅浆平地机(必须配套滑切刀齿,刀齿的长度要达到标准)进行搅浆平地,平地结束后要保证所平地块田表面平整,达到待插状态,秸秆要全部埋压在泥浆中,留茬翻埋率达到98%。 

  3.秸秆粉碎秋深翻埋还田。用(带切草装置)半喂入收割机进行收割作业,收割中同时将秸秆切碎抛撒在田里,要将排草口的四周挡板打开,让切碎后的秸秆匀均的排放在田间。用大马力拖拉机配套旱田用5~7铧犁进行翻耕作业(最好秋季进行),翻耕的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翻伐要均匀,将切碎的秸秆全部埋压在土壤里面,第二年放水泡田后用搅浆平地机(必须配套滑切刀齿)进行搅浆平地作业,保证飘浮根茬量要小于5%,达到待插状态。 

  (四)技术路线 

  1.高留茬灭茬搅浆还田技术 

  全喂入收割机高留茬收割——春季放水泡田——直接埋茬搅浆平地(达到待插状态)。 

  2.高留茬深翻还田技术 

  全喂入收割机收割——深翻还田(最好秋季)——放水泡田(第二年春季)——埋茬搅浆平地(达到待插状态)。 

  3.秸秆粉碎秋深翻还田技术 

  半喂入收割机收割同时切碎秸秆还田——深翻(秋季)——放水泡田(第二年春季)——埋茬搅浆平地(达到待插状态)。 

  (五)技术标准 

  1.高留茬搅浆平地技术。留茬高度25~30cm, 放水泡田,水深没过耕层3~5cm,泡田时间要达到3~5天,进行搅浆平地作业,作业时水深控制在3cm为宜,作业结束后表面不外露残茬,沉淀3~5天,达到待插状态。 

  2.高留茬深翻还田技术。留茬高度在20~25cm,耕翻的深度要达到25~30cm,表面不外露秸秆,第二年春季放水泡田,泡田水面高出耕层3~5cm,泡田时间3~5天,用搅浆平地机进行搅浆平地作业,作业时水深控制在3cm为宜,作业后表面不外露秸秆,保证田面平整度,沉淀3~5天,达到待插状态。 

  (六)技术要点 

  1.收割作业。要按照技术标准进行作业,特别是要保证留茬的高度,留茬太高,会影响作业质量,留茬太低,达不到还田效果。 

  2.高留茬搅浆平地作业。要选择好泡田的时间,泡田时间过长,会导致搅浆平地作业时机车下陷量过大,作业效率会降低;泡田时间过短,土壤还没有得到全部的浸泡,会影响作业质量,机车阻力会增大,作业效率也会降低,作业时水不易过深,保持3cm为宜。 

  3.秸秆切碎还田作业。耕翻的深度一定要超过25cm以上,否则会使秸秆外露,影响搅浆平地效果,搅浆平地时必须选用带有滑切刀齿的(可选择带有强压机构)搅浆平地机进行作业,确保作业结束后秸秆不漂浮。 

    三、配套的农艺措施 

  (一)秸秆还田后水分管理 

  秸秆还田时田面水深以3~5cm为宜,沉淀3~5天后再移栽秧苗。插秧后,水深不宜超过3厘米。秧苗返青后适宜采用湿润灌溉法,分蘖终止期适当晒田,扬花后应采取干湿交替灌溉,促进土地气体交换,加速秸秆分解以发挥肥效。 

  (二)秸秆还田后养分的补施 

  水稻秸秆还田后碳氮比增大,如不施氮肥,可能影响水稻生育。因此,基肥中应适当增施氮肥用量,氮素(折纯)用量一般为秸秆还田量(风干重)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