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男儿”不妨改为“热血青年”

23.07.2015  11:39

  对于可以规避、可能引起误读的提法,最好适当改易,只要每个人都能多一点努力,少一点负面暗示,大环境就会慢慢好起来。

  “热血男儿从军去,志在军营铸辉煌”。随着2015年征兵工作展开,类似标语遍布本市各街道社区。

  “热血男儿”是习语,放在这里,确有激励人心的作用,但有两点值得推敲:首先,征兵也招女兵,不宜将她们忽略;其次,在军营铸造辉煌的,并非只有男儿,也有花木兰等女杰。

  不否认,因生理差异,人们往往将女性视为是柔弱的,不适合军旅,但随着装备现代化水平提升,这种认识已经落伍,现代战争拼的是科技,而非蛮力,在今天,男兵能做好的,女兵也能做好。

  但,为何人们会不自觉地忽略这个变化?因其中存有普遍的认识误区。

  比如2005年,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在演讲中便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性别相对平等的美国,只有20%的顶尖科学家是女性?这是否意味着女性先天即有差距?

  该言论引来各方愤怒,却无人能回应他的疑问。为此,学者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们发现:女性面对竞争性强、收入不确定的职位,往往放弃;对比男生单独跑步和比赛时成绩,后者明显提升,而女生则变化不大。这说明,“冒险精神不足”妨碍了女性取得更高成就。

  但,这是先天原因造成的,还是后天造成的?

  学者们找到印度一个女尊男卑的母系社会,实验证明,其中男性冒险精神严重不足,且比率和美国女性的相关比率几乎相同。事实证明,性别差异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如果把男人放到一个处处受歧视的社会中,他也会变得畏首畏尾,柔弱起来。

  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面对同样疯跑的小孩,女孩总会更多遭呵斥;在生活中,她们经常被提醒要注意自己的性别身份,而只有通过安静、内敛、温柔等方式示弱,才被大家认为正常;相反,如果男孩怯懦,老师与家长就会激励他:“勇敢点,别像个娘儿们似的……”

  正是通过这一次次的暗示、挫折与提醒,“性别也分高低”的意识潜入到孩子们幼小心灵中,随着年龄增加,他们的偏见与日俱增,而这将带来深刻的道德危机:如果我们连两性平等都做不到,又何谈普遍公正?

  当然,面对歧视未必一定要采取对抗的方式,一旦走入“你敢歧视,我就暴力”的怪圈,反而不利于妥协的达成。人是历史的人,我们不可能脱离传统而独存,即使是负面传统,我们也应尽可能采取协商、宽容和建设性的态度。比如英雄是否一定要改成英雌,History是否一定要变成Herstory,宜诉诸社会博弈,不宜意识形态至上。

  但,对于可以规避、可能引起误读的提法,最好适当改易,比如“热血男儿”,就不妨换成“热血青年”。只要每个人都能多一点努力,少一点负面暗示,大环境就会慢慢好起来。

  蔡辉

  

编辑: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