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女大学生当“猪倌”成立合作社 年出栏两万头生猪

12.01.2015  20:20

  本网讯(赵敏黾)  “上阵父子兵”,这话人们常说。今天,本文的主角是大同区老山头乡的一对母女,母亲李晶,女儿荣阳阳。 
  虽说现在二人在大庆养猪界小有名气了,但前些年并不是这样。当时有名号的只是李晶,靠的是发酵床养猪法,一鸣惊人。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荣阳阳“武功”见长,近两年,这位后起之秀正式“挂帅出征”,李晶也放心退居幕后,坐镇指挥。
  “我今年27岁,但跟猪打交道已15年了,估计这辈子是割不开剪不断了……”好说好笑的荣阳阳很爽快。 
  “从头儿讲讲。”记者对她的这15年很感兴趣。 
  “这一段我来说。”李晶抢过了话茬。那是1999年,有大把空闲时间的李晶开始养猪,方法很传统,而且埋汰又累。看着母亲一天天不拾闲儿,年幼的荣阳阳尽量帮母亲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虽说出不了多大力气,但对母亲来说却是一种贴心的安慰。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间来到了2006年。那一年,生猪市场行情跌进了低谷。“十个养猪九个赔,还有一个不赚钱。”李晶耳朵里听到最多的就是谁谁谁不干了的消息。 
  面对低迷的市场,李晶心里也是“十五个竹篮打水”——七上八下。是坚持还是退出? 
  “就在我左右为难的时候,来买猪的人跟我说吉林那有人用发酵床养猪,肉好吃,还省钱。”李晶像看到了曙光一样,当天就奔赴吉林。 
  啥是微生态发酵床养猪,简单说就是吃喝拉撒睡都在“”上解决。好处很多:省水、省料、省劳力,还能提高免疫力和猪肉品质,而且连粪便都不用清理。 
  以前一人养100头猪,累够呛。发酵床养猪,一人养500头,轻松加愉快。 
  再对比一下,传统养殖,苍蝇乱飞、污水横流、粪臭熏天;新方法,干净明亮、阳光充足、没臭味儿。 
  当了一段“学徒”,李晶掌握了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法。  |

  2007年,李晶重打鼓另开张,把猪圈从屯里搬到了屯外的空地上,扩成养猪小区,还成立了阳成养猪专业合作社,走上“绿色养殖”之路。 
  在人们不知所措时,李晶的动作就如给垂危之人打了强心针,给人以希望。“合作”消息一出,18个人找上了门。 
  社员建猪舍、育种、防疫……李晶从头跟到尾。挨家挨户地指导,让她越来越觉得分身乏术,而且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有些力不从心。 
  此时,正在上中学的荣阳阳经常能语出惊人,让为某一问题而苦思冥想的母亲豁然开朗,如醍醐灌顶一般。 
  “没文化真可怕,有时候抓耳挠腮就是整不明白。”回忆当时的一些事儿,李晶现在觉得都是笑话。于是她想让女儿学习专业的养殖技术。2008年,荣阳阳如愿考入八一农垦大学,就学畜牧兽医。 
  “那时候,我周周回家,一边学习理论一边搞实践。”大学三年,荣阳阳“现学现卖”,不但自己练就了一身本事,还经常带着师哥师姐到自己家来,把养殖小区变成了“大学生实践基地”。 
  说起那时候的事儿,荣阳阳开玩笑地说:“我经常给师哥师姐当‘师傅’。”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荣阳阳渐渐成了合作社的技术大拿,一直让李晶头疼的技术问题迎刃而解
  荣阳阳的成熟,加上行情的转好,那几年,她家的生猪数量直线上升,达到3000多头。要求入社的人踩破了门槛,从最开始的“十八罗汉”增长到200多个,范围也从一左一右向外扩散,社员遍布五区四县。合作社迎来了发展高峰期。 
  这里举例说一个元老级的人物,双庆村的孙树波最早加入合作社,一边种地一边养猪,一年收入七八万元钱,日子过得红火。 
  2011年,荣阳阳毕业后正式挂帅出征,从母亲手中接管了养殖小区和合作社。
  一个刚走出学校门的丫头能行吗?
  很多人心存疑虑。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荣阳阳在心里憋着一股劲儿。 
  不久,证明自己的机会来了。那是2012年夏季的一个雨夜,大同镇的一个社员家的猪难产,荣阳阳先是在电话中指导,但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我去看看。”午夜时分,她顶着大雨赶往40多里外的养殖场。人到现场,三五下问题解决。 
  “首战”告捷,荣阳阳在生猪养殖界打响了“第一枪”。之后的几年里,荣阳阳正式接替母亲东奔西走,帮助社员们建场养猪,跟踪指导。一步步,闯出了名气。李晶也踏踏实实地退居“二线”。 
  眼下,荣阳阳把工作重点放在生猪销售上,微信销售开通两个多月以来,订单不断。最近,她正在市内考察,打算开直销店,把合作社的“同太”猪肉送到市民家门口。 
  至于收入,很好算:毛猪10元钱一斤,一头比普通猪多卖五六百元,合作社年出栏两万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