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蘑菇间种增产增收养地

22.09.2016  10:08

  黑龙江日报记者张桂英

  金秋九月,记者时隔一年再次来到绥化市北林区四方台镇采访。

  是什么吸引记者持续关注这个北方普普通通的乡镇?原来,这里承担着一个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的试验——玉米大球盖菇粮菌间作高效立体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简言之,就是玉米与一种蘑菇的间作。这个项目对结构调整和黑土地养护意义重大。

  项目负责人、省农科院农化研究所研究员张荣芳对记者说,这个项目最早是他们为发展林下经济而从福建引进的一种具有特殊习性、可在野外自然环境中生存的蘑菇——大球盖菇,希望通过在林下种植促进处于转型中的林场职工增收,结果在试验中发现这种蘑菇在玉米植株的遮蔽下也能很好生长,并可起到明显的减肥减药、提质增效作用,进而专题研究玉米大球盖菇粮菌高效立体栽培技术,并于2015年立项,在绥化市北林区四方台镇友谊村试验推广。由于效果超好,当年就被列为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从2016年开始扩大示范推广。

  在北林区四方台镇友谊村,记者看到,由于经历了前期严重干旱和台风“狮子山”的洗礼,这里大部分庄稼的长势都受到了影响、有的甚至出现了倒伏;但与大球盖菇一起间作的玉米却粗壮挺拔、葱葱茏茏,叶色深绿,一个个玉米棒又大又鼓,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在去年采访过的村民于洪峰家的地里,记者看到这里一片长势旺盛的大豆——植株明显比别处高,郁郁葱葱的没有一株倒伏,一串串豆荚籽粒饱满。于洪峰高兴地告诉记者:“连着两年玉米间作蘑菇,今年我倒茬改种了大豆,没想到效果这么好,这下我可见识了这项新技术改良土壤的神威了。今年种大豆,我一点化肥都没用,只用了点农家肥,不但没耽误长,还比别人家的都抗旱抗倒伏。”

  这正是玉米大球盖菇粮菌间作高效立体栽培技术的魅力所在,也是它在立项推广中所向披靡的关键。负责项目推广的绥化市君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郝长林说,现在农民对这项新技术非常认,一方面是增产改土效果好,另一方面是因为简单易行好操作——每种四垄玉米空出两垄,铺上用粉碎的秸秆堆制的基料,撒上科研人员制好的菌种,再覆盖上一层稻草遮荫就完事了。郝长林说:“种大球盖菇的基料经过高温发酵,不生杂菌不生虫子,所以菌菇生产不需要用农药,与菌菇间作的玉米地里杂草和虫子也较未间作的少很多,第二年基料直接还田,大大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培肥了地力,所以玉米仅用少量底肥就行,可以减少30%的施肥量。像于洪峰家的地,经过两年‘地身子’就完全改变过来了,土质好,不板结,保水保肥透气性都改善了,一脚踩上去暄乎乎的。正因如此,粮菌间作每亩玉米的株数虽然减少了1/3,但通透性增强、光照好,边际效应大,产量一点不受影响。这些都是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们自然就容易接受。”

  沿着四方台镇内的绥北路前行,不时能看到明显缺垄的玉米地,那就是粮菌间作地块。随意扒开空垄上的稻草,一簇簇褐红色的蘑菇就露了出来,嫩嫩的,寄托着农民创收的希望。

  据介绍,间种大球盖菇的玉米地,由于玉米蘑菇兼收,亩效益可达2800~3000元,而传统玉米种植的亩效益只有300元左右。种一亩大球盖菇,可消耗12亩地的秸秆,巧妙地解决了农民处理秸秆的大难题。而且,种蘑菇的地相当于休耕一年,整片玉米地每三年“串休”一遍,对耕地的休养生息意义重大。

  采访中张荣芳告诉记者,经过连续两年的示范推广,目前玉米间作大球盖菇技术已从绥化市北林区四方台镇传播到哈尔滨、绥化、牡丹江、佳木斯、黑河等市的10多个县(市、区)、农垦总局多个农场及内蒙、吉林等多地,面积达600多亩。

   新闻链接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色艳味鲜,集香菇、蘑菇、草菇三者优点于一身,有预防冠心病、助消化、疏解人体精神疲劳之功效,具有“素中之荤”的全价营养保健食品;其种植在我国近几年来刚刚兴起,是一株璀璨的食用菌新秀。

  (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孙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