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生死状背后的城市保洁危机

03.11.2014  12:41

  环卫工作为城市重要公共服务的提供者,长期被置于低文化、低技术、低收入、低保障、高年龄的职业“低洼”地带,像大街上的尘土一样被人轻视并忽略,城市的清洁与繁荣,离开农村老年贫困人口的支撑无法想象,当老一辈农民工最终退下,城市环卫系统该如何支撑?

  生死状,是过去中国民间表明决心的工具,比如武林擂台上立生死状,意味着以命相搏,互不相欠。这两天,兰州传出现代“生死状”,城关区高龄环卫工人必须与单位签订承诺书,承诺工作期间发生人身意外,单位将不负相关责任。

  在民间生死状再也不能规避双方法律责任的今天,这样的“免责书”显然荒谬,尤其是竟然发生在职工与单位之间,后者的冷血与违法嫌疑令人震惊。兰州市城关区环卫局辩解称是个别行为,并宣布撤销不妥“承诺书”。但环卫工人的处境再次成为公共话题。

  兰州生死状事件背后有几个关键词耐人寻味。一是高龄,城关区保洁队共1600多人,50-60岁的职工多达600-700人。二是退休,女50岁以上男60岁以上环卫工,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三是工伤保险,这部分工人超过工伤保险年龄范围,因此得不到安全保障。四是低收入,这部分工人不愿失去这份工作。几个关键词碰撞出的矛盾就是,这是个高龄就业团体,却自愿延迟退休,这也是个工伤高发职业,却因超龄而不能享受工伤保险保障。

  原来工伤保险的有无,成了“生死状”的决定因素。没有了保险,所以就有了生死状;有关部门为职工购买了60万元的意外伤害保险后,生死状也就没有了必要。结局似乎皆大欢喜。表面上看,超龄工人的存在,是因为考虑到“低收入家庭失去了这份工作就等于没有了经济来源”;但实际上兰州环卫官员对招工难的抱怨言犹在耳。在招工难的大背景下,兰州当地留用“老”工人只是权宜之举———说白点,再难找到如此廉价、好用的环卫工人了。

  环卫工人的高龄化告诉我们,“5060”人员可能是当下中国最后一点人口红利了。环卫工普遍拿着仅略高于城市最低工资标准的低薪,又承担着现代汽车社会带来的高伤亡风险。就是这样一份普通人称为“扫大街”的工作,却被这些本应退养休息的老人奉为珍宝,当延迟退休建议遭到举国反对,一份又脏又累的体力劳动却全凭老人充当主力军,这样的怪象如何发生?无它,一方面缘于农村养老保障不足,另一方面劳动力红利渐失导致城市用工荒,实乃两者里应外合的结果。

  拿“生死状”糊弄老一代农民工或许有用,但下一代环卫工在哪里,恐怕是城市要赶紧思考并面对的问题。2012年底至2013年初,广州连续发生环卫工人罢工或走上街头要求涨薪事件,最终当地不得不以全市环卫工涨薪40%的代价作出回应。那些财力并不充裕的城市又该如何?

  环卫工作为城市重要公共服务的提供者,长期被置于低文化、低技术、低收入、低保障、高年龄的职业“低洼”地带,像大街上的尘土一样被人轻视并忽略,城市的清洁与繁荣,离开农村老年贫困人口的支撑无法想象,当老一辈农民工最终退下,城市环卫系统该如何支撑?□徐琼成都商报评论员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