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看哈尔滨环境巨变 从尘土飞扬到“无尘”模式

21.07.2014  13:00

  “现在街边的垃圾桶我们一天擦三遍。”在果戈里大街上于海燕边干活边说,他们从家出门前,都要先把喷壶的洗衣粉水调好、装好;在有烧烤店容易有油渍、小广告多的段路,他们还要额外准备好钢丝球、去污粉、酒精、玻璃水等,大家经常交流去什么污渍用什么工具效果最快、最好。

  据于海燕回忆,她20年前刚参加环卫工作时大扫帚不离身,经常一天只需要清扫一次,让“大面儿”上没有垃圾就行,晚上从来不用上班。而现在一天轮流两个班,全天保洁,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每个人分管一段街道,一片纸儿不能有,灰土也要保证不超标。晚上八九点钟还能在街上看到他们工作的身影。

  “在这儿可以放心随便坐,弄不脏衣服!”于海燕指着果戈里大街教堂广场的花坛边石说。

  于海燕说,现在她们除了要保证街面清洁外,街边小凳子、灯杆、栏杆、垃圾桶等公共设施也在清洁范围内。近年来,哈市机械化清扫率逐年提高后,洒水车、干扫车、冲洗机械等清洁机械加入环卫大军,让他们的劳动强度有所下降,也让城市主街路进入“无尘”模式。

  现在她们工作的考评项目中就有一项叫测土量考评,一平方米范围之内,一类街路要保证灰土量在20克以下,达到不要求,要扣分最后影响自己的收入。

  于海燕说,她20年来一直在果戈里大街上工作,那时还叫奋斗路。一大清早三四点钟时,经常是几个同事包着围巾戴着口罩、穿着大卦一字排开,一起向前扫街,所扫之处尘土飞扬,人们都掩面避开,干一天活全身上下都是灰。现在,夏天很少有环卫工戴口罩了。

  拿着单位刚刚发的矿泉水于海燕说:“近20年来,环卫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等也都提高了,有大学生、研究生开始愿意加入环卫工作。□实习生 车洪玉

  记者 高宏菲

 

编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