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录取现场开放日”高校招生请你来监督
中国人民大学“录取现场开放日”上,10名社会监督员观察招录流程
高校招生,请你来监督
7月15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本科生招生“录取现场开放日”活动,向公开征选的10名本科招生社会监督员和媒体代表展示了招生录取的调档、阅档、确定录取线、录取的流程,介绍通知书的印刷、发放过程。在开放日现场,记者看到,除涉及考生个人信息及录取工作阶段性保密信息外,人大对监督员们提出的问题均一一进行了解答。
17日,人大还将组织一次“开放日”,对社会大众代表进行开放。目前,已有来自7个省市的12名公众代表申请,其中包括公务员、高二学生、高三考生和家长。除未完成录取省份的考生和家长不允许参加此次开放日活动外,其他所有申请的代表将全部获邀参加。
这些社会监督员是如何选出来的,如何行使职责,开放日的效果怎样,能否推动高招工作的公平公开?记者一探究竟。
“做监督员,是个良心活儿”,有着沉甸甸的责任
为何请社会监督员来监督招生工作?人大监察处副处长石德才表示:“第一,想要消除公众认为本科招生工作神秘的印象,建立一个阳光录取的机制;第二,回应之前公众对于人大招生工作的关切。”
据了解,社会监督员的公开征聘始于去年12月。今年4月22日,经过筛选,人大从提交申请的22位候选人中选择了10位,作为第一批人大本科录取社会监督员。监督员的选拔以自愿报名为主,并综合考虑他们的社会影响力、个人责任心以及相关背景。这批社会监督员,分别来自法律界、新闻界、教育界等领域,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并热心公益。他们可以直接向校方献计献策,也可以通过学校监察部门发表意见。同时,公众也可以通过他们,向学校提出意见或建议。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法律部高级研究员吴玲玲就是其中一员。对于这个新身份,她有自己的理解,也感到一丝沉重。
“从4月22号开始,我成为一名中国人民大学的招生录取工作的社会监督员了,监督工作的期限是两年时间。这个工作对于我来说是很慎重的事情,我深知这个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坚守一份追求,助推社会的公平正义。”吴玲玲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如何通过最公平公正的方式,招收到优秀的学生,满足社会对于招生公平正义的期盼,是一门大学问。而监督机制,特别像我们这样的社会监督员,有着沉甸甸的责任。做监督员,是个良心活儿。”吴玲玲说。
“我们可以参加任何一个活动”,监督招生信息公开
社会监督员们的工作,在4月份就已经开始了。人大给每位监督员准备了一个工作手册,其中有一章为“2013—2014学年本科生招生重要工作时间表”,按时间顺序全面列举了自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学校所有重要招生活动的时间安排,由监督员自主选择参加。学校监察处和招生就业处还安排了专人跟监督员联系,只要有任何与本科招生相关的活动,都会提前通知,方便他们参与监督。
“前段时间的‘圆梦计划’和台湾籍学生的入学录取面试,我都参加了。”吴玲玲告诉记者,“我们可以参加任何一个活动。”
5月份,吴玲玲以监督员身份向校方提出建议,表达了对个别校友介入招生环节容易产生问题的担忧。校方回应,“今年学校将首次试点邀请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招生组长参与到网上录取工作中来,一般工作人员乃至校友都不会直接参与录取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规避您所担忧的‘干扰’问题。”校方的这种及时回应,让她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监督员形同虚设、走过场”的担心。
其实,吴玲玲的担忧,同样作为社会监督员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曾表示过,“自受聘担任人大的社会监督员以来,校方安排了多次招生现场活动,邀请监督员参加,但我都没能参加,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就是我一直怀疑参加学校安排好的现场招生活动,监督员究竟能监督什么。”他认为,“学校邀请监督员参加现场招生活动,这表明了接受社会监督的态度,但通过现场招生活动,很难看出什么问题。招生是很专业的教育事务,学校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如果监督人员去干涉学校的评价,结果可能是侵犯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因此,作为社会监督员,能监督的是学校是否严格按规定进行招生,以及参与自主招生的教授能否保持独立、进行自主评价,尤其是学校是否做到招生信息公开。”
4月底,熊丙奇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同事一起,对人大的招生信息公开情况进行了评估,在学校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保送生拟录取公示名单中发现特长生未公布专业等“瑕疵”,对此,熊丙奇给人大招办和监察部门发了提醒邮件,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校方回复。
“监督员制度作用有限,还需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据了解,除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人大在规范招生制度和流程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比如,在招生网上增设公开公示的专栏,第一时间在网上公示相关名单,同时还修订了新的《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信息公开公示办法》等制度和管理办法。
此外,在新颁布的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管理办法中,其测试与录取的程序等规定更加具体和规范。如在艺术特长生考试中增加了初试环节和拉帘测试的要求,在高水平运动员专业测试中增加评委数,由3名增加至5名。
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建立评委库,保证评委来源均有所不同,其中复试评委原则上需具备副教授以上职称,评委库人数不得少于评委需求数的1.5倍。自主招生复试的评委名单、体测评委名单等都由学校监察处从评委库中抽签产生,再报招生工作小组审定。
在公示阶段,以早前结束的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招生,预录取的资格生名单公示为例,比以前增加了考生的专业成绩及所享有的文化成绩优惠政策等信息,使公众对于这种特殊类招生的细节更加清楚。
“招生权力的规范运行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尤其是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中国人民大学发言人表示,“一方面,要通过网上公示等方式,让公众更多、更及时地了解学校的招生信息和相关活动;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与公众互动的机制,让公众声音能及时传递到学校。只有做好‘开放’和‘聆听’,才能让社会监督落到实处。”
对此,熊丙奇建议:“我国高校目前的招生决策机构普遍由校长(行政部门)牵头,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社会监督员制度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从根本上保障招生公平公正,还需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高校制度,在高校内部实行以学术自治、教授治校为核心的现代治理。”(赵婀娜 杨可)
编辑:陈雪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