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理念新实践·共享篇 筑就亿万农民的共富大厦
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习近平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历史的警钟鸣响在耳畔,中华民族对大同社会的向往从未有过改变。改革开放38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在不断做大,但城乡之间、地域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共享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执政理念的明确宣示,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共享发展理念的本质要求是全民的共享,是全面的共享。这给农民这个弱势群体、农村贫困人口这个最大短板,注入了破除贫困、共奔小康的力量和信心,让亿万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更大改善,让贫困人群享受到了阳光雨露,让农业农村变得更加强美富!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共享发展就是为了增强全体人民的福祉,实现全民普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共享发展是为了增强全体人民的福祉,着眼于实现全民普惠,促进公平正义。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速,我国农民与市民待遇的差距不断缩小,农村基础设施“硬件变得更硬”、农民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农民财产性权利释放更多“红利”。
告别了泥泞不堪的土路,走上了宽阔的柏油马路;搬出了低矮阴暗的院落,住上了窗明几净的新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善,“生活真是大变样”成为农民由衷的赞叹。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98万公里、改造农村危房近1300万户、2.98亿农村居民实现饮水安全,100%的乡镇和近90%的行政村通了宽带,农村发展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全国村庄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60%左右,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更多村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美丽乡村创建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基础上,着力实现乡风民风美起来、精神文化生活跟上来,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站、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让农民在劳作之余看上了电视电影、读起了书报杂志、跳起了广场舞,农村社会风气得以改善,千年农耕文化得以传承,乡野田间有了更多更浓厚的文化气息。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每个人的最基本诉求。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农民进城务工,农村老龄化、空心化问题严重,“养老难”“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农民切身的痛。如今,这些都有了较大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了农村人口全覆盖;参加新农合人数超过8亿,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75%左右;60岁以上老人大多数有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河南、山东等地已全面启动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已进入从制度全覆盖迈向人员全覆盖的新时期……2016年,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将“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授予我国,充分肯定了我国在扩大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取得的卓越成就。
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制度创新唤醒了农村“沉睡的资本”。“三权分置”是继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使承包农户增加了财产收入,让新型经营主体实现了规模收益,目前全国流转土地比例超过30%,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则超过50%,“家家包地、不一定户户种田”成为新时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大制度创新,着力于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真正实现“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目前全国已有5.8万个村,4.7万个村民小组实行这项改革,累计向农民股金分红近2600亿元。随着“农地入市”在广东佛山等地相继破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望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进一步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让广大农民在土地分配中得到更多收益,分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同心共筑的“中国梦”里,不能没有亿万农民的梦想构筑;在迈向全面小康的进程中,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忘了农村这一头,共享发展更要侧重农村贫困人口这一群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2015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了“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从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顾家台村,到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东乡县布楞沟村,再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是贫困农民;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是为扶贫找准路子。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产业扶贫、三产融合、东西协作等特惠性扶贫举措为共享共富夯实了基础,全面小康的曙光已经跃出地平线。
发展一个特色产业,繁荣一域地方经济,带动一批群众脱贫致富。为此,国家扶贫资金要求将其中70%用于产业扶贫。产业扶贫在于精准,只有选准了产业,贫困户才能走上致富路。在“陇中苦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市,10.59万贫困户依靠马铃薯产业脱贫;在革命老区江西赣州市,70万农民把脐橙种成了“致富果”;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陕西洛川县,80.4%的贫困户把苹果树变成“摇钱树”……有数据表明,产业扶贫带动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了2.4个百分点。
产业扶贫实现了扶贫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则让贫困农户分享到更多产业链收益,让“造血”功能变得更加强大。“养羊、宰羊、喝羊汤;种葡萄、酿葡萄酒、建葡萄酒庄”,一产的一份收入,通过二产增值为两份收入,再形成三产的三倍效益,一二三产的链条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值。农业部积极推动落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组织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重点支持带动或辐射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推动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拓宽农民增收脱贫渠道;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业,推进农业电子商务,促进产销衔接,让农民获得更多增值收益。
山东潍坊市通过“全链条升值”推进三产融合,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农产品品牌,实现农民经营净收入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民全面共享,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而对于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连片特困区等自然条件差、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地区,结对帮扶、“先富带后富”成为一种有效的扶贫方式。北京与内蒙古、天津与甘肃、上海与云南、广东与广西、福建与宁夏、大连、青岛、深圳、宁波与贵州等结对牵手,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格局。东部省市向西部受扶省区市共提供财政援助132.7亿元,帮助修建农村公路2.15万公里,援建卫生院所1690个。在偏远的山区里,走来了“上海医生”“北京老师”,迎来了“浙江老板”“江苏工程师”……东部地区的全方位支持激活了西部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实现“弯道超车”。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这种模式,无疑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展示了“中国智慧”,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不再有身份之分,不再有城乡之别,职业有尊严,权益有保障,农民的明天和共和国的明天一样美好。
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是共享发展理念的题中之意。“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人们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留在城市”,亚里士多德在几千年前就一语道出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向往,“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也是中国农民最为朴素、最为直观的愿望。户籍制度“农改居”、城乡教育更均衡、参政议政有声音……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是千百年来普通农民的梦想,却从未像现在这样触手可及。
“同顶中国天,同踏中国地,同为中国人”,这是农民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诉说。传统农耕社会中,“农民”是卑微的身份符号,而现如今,全国已有31个省份出台了以“农改居”为核心的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全面取消了农业户口。这标志着自1958年实行以来的二元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意味着在中国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城里人”和“乡下人”户口身份识别将不复存在,农民不再是身份的象征,而是职业的称谓。户口本上一个“小戳”的改变,让多少年来追求自由迁徙梦想的农民,终于插上了飞越制度藩篱和城乡鸿沟的翅膀。依附在户籍上的城乡待遇差别正在逐渐消除,农民工纳入保障房保障范围、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居住证管理办法出台、随迁子女入学等相关公共服务逐步完善。即使是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户籍藩篱的坚冰也开始消融,“积分落户”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为流动人口融入特大城市成为新市民提供了一条政策通道,赋予他们更多选择工作生活的权利。
无论是“跳出农门”进城立业,还是返乡创业务农兴农,教育均衡的阳光,平等就业的阶梯,是每个人应享的权利,也为每个人铺就了成才成功之路。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迈出了新步伐;通过实施重点高校定向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计划,寒门学子上名校的机会逐年增加;通过建立完善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创业的“新农人”。他们或用全新的理念投身农业、经营农业、打造农业,在创业创新中实现价值、获得财富、赢得尊严,让农业成为令人羡慕有奔头儿的职业;他们或以自己的努力在城市安身立命,成为拿工资的上班族,打拼创业的老板,出版诗集、放歌春晚、甚至登上国家领奖台,他们在灯火辉煌的城市里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荣耀。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对共享的渴盼不仅局限于物质领域、精神领域,也延伸到政治领域。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实行同票同权,农民有了平等参政议政的机会,各级议政厅里有了更多来自基层的声音。越来越多的农民代表、农民工代表在国家的政治舞台上为三农“鼓与呼”,他们积极调研奔走,提出建议和提案,推动国家相关立法和政策措施的出台,他们描绘的梦想正是“中国梦”中应有的精彩篇章。
如何分配社会财富,历来是评判社会进步及文明程度的核心指标。共享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共享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不劳而获,需要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更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积小胜为大胜,汇聚民智民力,不断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幅壮美画卷中,民生是最厚重的底色,共享是最温暖的主题。“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共享发展理念正是以人民的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13亿中国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人人都有获得感,人人增强幸福感。站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历史关口,扬起新发展理念的风帆,“中国号”巨轮必将劈波斩浪抵达伟大复兴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