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是农村孩子最大的危险
高茵颖
8月4日,贵州毕节纳雍县勺窝乡中心村两名留守的未成年人在家中被害,分别是年仅15岁的女孩张云钰和12岁的男孩张云海。8月5日该案两名嫌犯被警方抓获,8月6日上午,两人被刑警带到事发地指认犯罪现场。张氏姐弟两人被利器杀害,犯罪嫌疑人对警方承认,张云钰死前曾被两人性侵。(8月7日《北京青年报》)
毕节再现留守少年惨剧,歹徒的残暴犯罪有着偶然的因素在内,然而,在看似偶然的表象之外,在这两个孩子看似偶然的不幸之外,再次揭示了乡村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留守之痛———失去父母的守护而导致危机四伏。
青壮年背井离乡去打工,农村只剩下羸弱的老人和妇孺,被辛酸地戏称“三八(女人)六一(孩子)九九(老人)”部队。失去了顶天立地的当家人,在风险来临的时候,农村的家庭显得那么脆弱。
为留守儿童营造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当然需要地方政府和教育等相关部门的有力作为,需要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大力呵护,但是,对全天下的孩子来说,最可靠的保护伞还是生身父母。
在当下的广大农村,父母们背井离乡去谋生后,由于城市生活成本高、就地入学难,留守在家的孩子们通常交给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看管。留守孩子们失去的不仅是亲情,由于爷爷奶奶反应慢、身体弱、没文化,在身心教育、安全等方面都没法给予可靠的保障,所以,与父母远离的孩子们,也失去了他们最珍惜也最可靠的生命后盾。
在当前的农村,青壮年几乎都在外打工,没有父母有力双翼的庇护,留守孩子们仿佛游戏中无辜的小鸡,无遮无掩地暴露在危险的“老鹰”面前。这些年来,因为缺乏来自父母的最贴心、最有力监护和引导,留守孩子在身心方面暴露出的问题数不胜数,或者遭遇侵害,或者自涉险境,或者叛逆社会,或者不学无术,这些令人心痛故事在媒体上频频曝光,在许多农村也反复重演。
据不完全统计,在农村有五六千万留守未成年人,意味着广大农民长期抛下子女在外打工,骨肉分离的牵挂和痛苦,为人父母者、为人子女者都能体会到。为了留守儿童的不幸不再上演,一个最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亟待有关部门来回答:何时能让所有的留守孩子回到父母安全的怀抱?
不管怎么千难万难,千万孩子的安全、前途和幸福比什么都重要,而把父母还给他们就是最基本的条件。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要从惨痛的教训中警觉到紧迫感,要改革户籍制度、入学制度、考试制度,破除农家孩子入城生活和就学的条条框框,给他们以完整的家庭,把父母还给孩子们,给他们以最安全的堡垒,这是一个时不我待的重大民生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