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来看待小学一、二年级不上数学课
语文和数学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标配”课程,然而在位于山东省聊城市的嘉明经济开发区第一实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开设了书法、英语、朗读、国学课,唯独少了数学课。这所公立学校的校长李志猛告诉记者,学校于2013年起,尝试取消一二年级的数学课程。实践至今,学校已有24个班取消了数学课。
对于这所学校取消一二年级数学的做法,有的认为只是噱头,因为据报道,该校在二年级时,是开设有数学活动课和数学展示课,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上,老师们带着孩子做游戏,甚至用玉米粒教学生认知分数。虽然校长称之为“玩数学”,但网友觉得这其实还是“数学课”,只是教学方式不同而已。还有的则认为,这样的改革,价值不大,到了三年级不还是要上数学,如果没有此前的基础,一些学生可能跟不上教学进度。
当然,更多的人则关心,这样的改革能不能得到推广。这是看到一项改革,很多人自然会想到的问题,而在笔者看来,这其实就是一所学校的探索,应该给学校探索的自由,就是这所学校探索成功,也不意味着要把这种方式推广到其他学校。如果学校自主办学、办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是不需要把一校的经验“推广”到另一校的,这是在多元教育中需要形成的新的教育理念。包括低年级不上数学的探索,也是在打破现在千校一面的教学模式。
这和多年前上海一所中学推出“男生班”,是一个道理,当时,不少人对“男生班”表示质疑,也在追问这种模式是不是可以推广,以此拯救男生,而笔者认为其价值,是给学生提供多元选择,多元的学校生态中,应该有男校、女校、男女混合校,而不是所有学校一个模式。不同的学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按照多元教育思维去进行改革探索,会走出不同的办学道路,找到更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方式。
对于小学低年级上不上数学,意见不一,赞成者觉得孩子年龄小,知识积累不够,不宜过早进行逻辑思维教育,反对者觉得不早学打基础,会影响学业,而且,男女生(以及每个学生个体)的智力发育不同,不可一概而论,既是如此,有个别学校对此进行探索,不是很好吗?笔者甚至建议,这所学校不必所有一年级学生都不上数学,而是有的班级按照原来的方式上,有的不上,并由家长[微博]、学生自由选择;也不必所有二年级学生都上“玩数学”课,而是有的班级按照原来的方式上,有的玩数学,也由学生、家长自主选择,然后到了三年级,来对比分析不同班级、不同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习情况,这就使改革探索,更有说服力——这类似于英国BBC所做的对比教学试验,而且,相比媒体镜头下的对比试验,在学校正常教学中的对比试验,更真切。这有利于回答公众的疑问,也为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做出严谨的探索。
如果学校能采取这种方式,也可以解决另一个问题,即家长对教改的参与与选择问题。目前,有一些家长对学校的改革表示怀疑,那么,如果有传统方式,也有新教学方式,由家长自由选择,这不就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也就涉及到我国学校的现代治理问题了。近年来,一些学校在推进改革时,由于只有某个校领导的一厢热情,结果导致家长反对改革,以及改革在校领导的强势推进下,虽然推进,但领导一换,改革就不能再继续的问题。要让改革能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长期坚持推进,要改变由个别领导主导改革的学校改革模式,形成教师、家长全员参与的模式,比如,对于是否上数学课,要老师们充分进行论证;对于上“玩数学”课,应该发动老师参与课程设计;对于学校的数学教学改革,应告知家长,并听取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对于学校教改的成效,要由第三方进行专业评价。这样,改革就不是个别领导的意愿,而成为学校行动,就会有科学的对比实验做职称,而不是凭感觉。不然,这位数学出身的校长不当校长了,这所学校的数学改革,可能就无疾而终,换一位语文出身的校长,又弄出一套语文改革,这并不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而会让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
编辑: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