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严守生态红线释放生态红利 雪地变金山鳇鱼跃江面

28.07.2016  12:36

  抚远渔民屡屡在乌苏里江捕获重量级大鳇鱼;中俄边境的黑龙江大山里虎豹频现;养1年“森林猪”抵上砍10年“森林木”……

  这些现象的背后,是我省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逐步提升,是生态环境质量的逐步改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意识的逐步强化。

  边境虎豹频现,水里鳇鱼撒欢

  2014年底,一只名叫库贾的东北虎从俄罗斯跨境来到萝北县。不久后,另一只名为乌斯京的俄罗斯野生虎也来到抚远境内的黑瞎子岛。近年来,中俄边境的黑龙江大山里虎豹频现。据悉,这些都得益于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提出从战略的高度打造一个青山绿水、土净天蓝的黑龙江。通过多年努力,我省野生东北虎的生存环境逐渐改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修复。

  同时,我省在水生态保护方面接连发力,境内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的水质得到改善,水清鱼肥的景象正在显现。

  强化流域补偿,水质明显改善

  去年7月,我省在穆棱河和呼兰河流域跨行政区界实施水环境生态补偿,补偿范围涉及5个城市以及12个县。

  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实施一年来,省环保厅每月对各市县的出入境水进行监测,按照污染物升高比例分别扣缴20万元-200万元不等的生态补偿金,按照水质类别差异,水质改善一级奖励100万元。

  一年来,两条河流共扣缴生态补偿金4710万元,补偿2700万元。庆安、铁力全部获得补偿;望奎、海伦、绥棱、青冈和肇东5个县(市),全部扣缴,没有获得一次补偿;哈尔滨市、绥化市和兰西县既有补偿,又有扣缴。

  省环保厅监测处副处长刘士奇介绍,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以来,流域内水质相比历年同期有所改善。

  试点划定红线,禁止人为破坏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环境空间管制”。2015年9月16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全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工作进行了部署。

  近期,由黑龙江省测绘局、省环科院技术人员组成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分工作组,对木兰县域内的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了划分,这是我省首个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试点。划分后的红线就是“高压线”,将明确禁止人为再次破坏,以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目前,我省已经全面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和落地工作,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协调推进机制,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科学划定森林、草原、湿地等领域生态保护红线,为全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产业科学发展与合理布局提供重要支撑。

  目前,已编制完成了《黑龙江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实施方案》和《木兰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报告》,近期将初步划定全省生态保护红线。

  养1年“森林猪”抵砍10年“森林木

  我省拥有22万平方公里的大森林,林业经济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停止木材采伐的林区正按照省委“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中工业林外发展”的要求,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林区的工人们正在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养1年“森林猪”,抵上砍10年“森林木”。铁力林业局的下岗职工李丽丰没想到,眼前这片森林能让自己的人生迎来“第二春”。

  “‘森林猪’吃的是山野菜,喝的是山泉水,这样自然环境下培育出来的特色猪健康、口感好,最受市场欢迎。现在1年的收入能抵上砍树10年。”李丽丰说。猪越养越“”的李丽丰在当地成立了公司,带动当地300人就业。

  如今在黑龙江,森林猪、鸭稻田、鹅玉米等新兴生态有机养殖、种植方式不断涌现;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的“三减”耕作方式已经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共识,独有的寒地黑土生态资源、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绿色生态种植方式,造就了绿色食品。

  省委、省政府提出,将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推动绿色发展,走出一条生态优势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产业富省惠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子。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大力推进治水、净气、降噪、还绿、护田。坚持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吴殿峰)

(责任编辑: 所双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