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九成城市“亚健康” 需加快转型
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乏力、失衡现象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发展普遍存在“亚健康”问题,亟需加快“健康”转型。
发展方式依然粗放
"十二五"时期中国城市病凸显,主要表现在一些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雾霾挥之不去而且愈演愈烈,水资源或严重短缺或严重污染,城市交通严重拥堵停车无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潘家华说。
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29日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8》称,从目前来看,我国“亚健康”城市仍占九成以上,全国城市发展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亚健康”问题。
发展方式依然粗放是主要表现,而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城市规划普遍缺乏长期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单菁菁介绍,以沿海某市为例,新中国成立以来,该市平均每8年就要进行一次城市规划的修编。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该市分别于1957年、1959年、1964年、1974年进行了四次城市规划的编制。但尽管如此,城市配套依旧不完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和不足。
单菁菁介绍,改革开放以来,该市城市规划修订频率更为频繁,仅“十二五”期间,该市就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三次编制或修订,分别是:《**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2012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修编)》(2014)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5)。
“众所周知,城市规划频繁修订与我国当前的城镇化快速发展、土地财政和政府领导的频繁变动有很大关系。”单菁菁说,无序建设、重复建设等,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化发展走的是一条高增长、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依靠土地、能源、原材料及大量的投资实现了城市的发展。
潘家华介绍,我国城市的“亚健康”还表现在经济增长较为乏力、管理建设相对滞后、失衡现象比较严重、社会矛盾交织凸显、安全风险隐患加大、城市发展千城一面、存在庸政懒政怠政等方面。
九成城市“亚健康”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对2014年除拉萨市、三沙市、海东市以外的287座地级及以上建制市的健康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深圳、北京、上海、佛山、广州、苏州、珠海、无锡、鄂尔多斯、杭州等十座城市居2014年度城市健康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10位。其中来自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分别为4座、4座和1座。深圳市的健康发展综合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
总体来看,与2013年度相比,2014年全国城市的健康发展水平有小幅上升,尤其是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和健康管理方面表现突出,但健康经济指数下降幅度较大,较2013年下降了15.32%,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当前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
评价结果显示,全国共有26座城市处于相对健康发展状态,包括深、上海、绍兴、佛山、苏州、杭州、泰州、厦门、南京、东营、中山、长沙、无锡、沈阳、镇江、南通、扬州、淄博、烟台、惠州、温州、克拉玛依、福州、威海、湘潭、昆明等城市。
其中,来自中东部地区的城市共21个,占全国健康城市数量的80%,来自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别为2个、2个和1个。而综合排名居前10位的北京和鄂尔多斯则未进入健康城市行列。上海、杭州、克拉玛依等城市连续两年达到健康城市标准。此外,健康经济排名前10位的城市仅有3个入围健康城市序列,表明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绩效与城市健康发展失衡严重。
总体来看,2014年无论是城市健康发展的整体水平还是健康城市的数量都有所上升,然而,当前全国287个地级市处于健康发展状态的不到十分之一,亚健康城市仍占全国城市的九成以上。
潘家华认为,“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也进入城市转型提质发展的新阶段,亟需有针对性地破解“亚健康”问题,从顶层设计和基础建设着手,双管齐下推动城市健康发展。
全国287个地级市处于健康发展状态的不到十分之一。
编辑: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