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像童话 平淡才是艺术:从Selina离婚谈电影

06.03.2016  12:43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文慧园路三号” 微信号:文慧园路三号

  刚刚,门铃响了,开门,快递小哥塞进来一件包裹。

打开,是一位网红美眉在法国游历瓦尔达小屋,带来的《瑟堡的雨伞》布袋和《从5点到7点的克莱奥》纪念徽章。

这位美眉和我因为网名相似的原因,曾被人多次混淆指认,后来我们又不经意间相识,数次在电视台节目里搭档,也算是奇妙的缘分一件。

这简简单单的物事,让人忆起雅克·德米和阿涅斯·瓦尔达,更不由让人联想到昨晚因为宣布离婚而刷爆朋友圈的Selina。

S.H.E这三个成员,和葛格基本是同一代人。我们这个年纪,较早进入婚姻生活的,如我,已经几近十年了。如Selina在脸书中所言,爱情和激情褪去,人到中年的我们开始不可避免地开始遭遇日复一日的平淡。

Selina的婚姻,因一场无情的大火,而倍受世人的关心与祝福,却败在时间平淡的流逝上。

我们每一个人,生命只有一次,青春不可倒转,谁不希望可以拥有轰轰烈烈、刻骨铭心的爱情——继而,拥有甜蜜和谐的婚姻?

可是,婚姻似乎看起来比爱情要难维系的多。相比较而言,爱情不用承担过多的牺牲和责任,天马行空,凭感性而活;而婚姻则是一段充满理智的长跑,这个漫长的历程中,能够支持两个人维系下来的,除了彼此的情感,可能还有情感的结晶——孩子,一定还不能少的,是作为支撑的、互相扭结的、不可分割的、稳健的经济共同体结构:房子、票子、车子。

当婚姻已经必须用房子、票子来作为维系的充分必要条件时,爱情的童话性就已经褪却,转为实用主义的日常。

我们热爱电影,都希望过上如电影般的精彩生活。但电影中叙事还是有不同的,拿爱情和婚姻正好可以一比。

在我看来,爱情的叙事就好比是商业类型片,充满了戏剧冲突和矛盾刺激,实际上却没法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即便像讲述婚姻生活的《七年之痒》或者是《夏洛特烦恼》,男主人公思想矛盾的解决,也往往都是经过戏剧性、反现实的“黄粱一梦”达成的。

感情出现了问题,睡一觉、做个梦,就能解决,这只有在商业类型片的叙事逻辑中才能实现。

而婚姻的叙事,就好比是艺术电影,在或平淡或晦涩的个性表达中,思考人性的复杂与问题的症结。

有些电影的卖点,看起来是婚姻,其实还是爱情,比如大多数的“致青春题材”,现实中的落寞、失意,对应的是青春的美好与跌宕。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最近在百老汇看得一场香港电影《哪一天我们会飞》,比起《我的少女时代》《致青春》,节奏和色彩就要舒缓寡淡的多,其原因在我看来,还是因为导演黄修平把叙事重心从曾经的爱情转移到了现有的婚姻中来。

我在映后被抓去采访时也说,这部电影肯定不会太卖,因为它真得是给我们这些30多岁的、开始步入中年的人欣赏的。

片中的男女主人公,与我一样,都恰恰经历了十年婚姻的历练。

当然,比起《哪一天》,还有诸如《45周年》《这时对,那时错》——这些影片大概都将会在不久后的北影节中和观众见面——都会更加带给人真实的切肤之痛,这可能就是艺术电影的魅力所在。

不能再写了,今天开始,要为北影节的一千场电影开始排片了。下个月,让我们一起在世界电影的洋洋大观里同喜同悲吧。

最后,还是要向大家隆重推荐关于雅克·德米和阿涅斯·瓦尔达的两部催人泪下的美好电影:《阿涅斯的海滩》和《南特的雅各》。

他们俩真的把平淡磨砺成了艺术,把时间雕琢成了不朽。不是谁都可以这样。

向这种伟大的婚姻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