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在囧途之三豆争霸
进入十一月中旬,东北平原上逐渐飘起了漫天的大雪,有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感觉,真是个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而黄淮平原则阴雨连绵,“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羞答答的雨,哗啦啦的下,“折磨”着沿淮地区的粮食人。看着窗外飘起的大雪,笔者来跟大家探讨下国内大豆短期内的走势吧!
东北产区大豆遭“静音”
东北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年产量高居全国榜首,素有“龙江熟,天下足”的美誉,大豆产量更是占据全国总产量的5成左右,据国家统计局报道,2015年10月,东北三省大豆产量约为501万吨。其中,黑龙江产量在东北三省是遥遥领先的,2015年黑龙江产量370万吨,相比上年度大豆产量406.4万吨,减少90.4万吨,减幅22.2%。
在今年,黑龙江大豆面临巨大的困难,原本种植面积缩减,是大豆涨价的有力支撑,但由于质量较往年相差较多,蛋白含量仅有38%,较去年低了2个百分点,水分15%,较去年高了2个百分点,蛋白含量普遍偏低且局部有虫口、青豆,这就使得市场关注度低,原本山东蛋白加工企业和豆制品加工企业是黑龙江大豆的采购主体,但今年也转向了南方大豆市场。
东北大豆遭“静音”,东北地区大豆对国内市场暂无吸引力,截止至11月18日,东北大豆外发装车价格从开秤时2.1元/斤一路下滑至1.9元/斤。价格低、走货慢直接导致农户惜售,贸易商收购不积极,东北大豆市场现阶段整体呈现几近滞销的局面。不过,随着安徽、河南等南方大豆主产区现货价格上涨,东北大豆价格近期下滑空间不大,幅度放缓,有望维持稳中趋弱的态势。
南方产区大豆坐“火箭”
黄淮平原一直是我国高蛋白大豆主产区,产区内大豆蛋白高、成浆率足等优势明显,一直备受市场青睐,往年由于质量优,但价格偏高,使得一些加工企业将采购重心放在性价比更高的东北豆上。但今年安徽、河南大豆开秤之际受国内经济形势低迷、湖北豆高开低走、本身亩产增加等因素影响,开秤价格远低于往年同期,并且在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下价格持续走弱,但到了11月11日,全国人民都在过“双十一”畅享低价购物的同时,安徽大豆在天气炒作、人为炒作等因素影响下,价格却一路上涨,截止至11月18日,安徽淮北中黄豆的净粮外发装车价格已涨到2.23-2.25元/斤之间。这轮涨价潮带给安徽、河南等地的大豆市场却是措手不及,山东蛋白厂纷纷暂停收购,离市观望,在失去了当下最大收购主体,仅凭市场自身消化带给后期的将是隐患重重。用一句话来描述现阶段黄淮平原大豆现状就是价格虚高、收购困难、需求疲软、成交低迷。
价格乘着“火箭”上涨,并没给安徽、河南带来什么实际好处,却给东北大豆和进口大豆带来了抢占市场的契机,东北大豆或将降价刺激走货,而进口美国大豆在11月10日左右也会陆续到港,在本周已正式拉开分销大幕。
国际进口大豆变“黄雀”
在黄淮平原大豆互相追涨的同时,美国豆也悄然而至,从而形成影响国内市场价格行情的阿根廷大豆、乌拉圭大豆、美国大豆以及俄罗斯大豆这“四大天王”。这就像古语所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进口豆就是那只“黄雀”。
据笔者了解,截止11月18日,山东青岛港进口阿根廷大豆分销价3040元/吨,乌拉圭大豆分销价3160元/吨,日照港进口散装阿根廷大豆分销价3030元/吨,青岛港美西大豆的分销价格在3060元/吨,实际成交价格在3040元/吨,就连价格最高的俄罗斯非转基因返销大豆到绥芬河成本价在3500元/吨,而现阶段国产大豆在东北装车4000元/吨以内,安徽装车4460元/吨左右,河南装车4400元/吨左右,湖北装车4300元/吨左右,在价格上,国产大豆已经毫无优势可言,这将使得进口大豆变成那只得利的“黄雀”,国产大豆又将面临进口大豆的低价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