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底线"为何频频被突破 你的职业底线守住了吗?

16.12.2014  12:43

  记者 车轮 常春晖

  商贩将疫病致死猪肉低价收购、加工后公然进行出售;个体营业者套用名牌商标、肆无忌惮地贴牌大搞促销活动;医生课堂上侃侃而谈传授学生如何收红包等“来钱”之道;为了把食客变成回头客,一些火锅餐厅暗中往锅底里放罂粟壳、罂粟粉……肉食加工、建材装修、教育培训,诸多行业不少职位黑幕屡屡爆出,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久而久之给公众戴上了“有色眼镜”,都是因为这些行业日渐挑战大众难以接受的“职业底线”。

  “职业底线”为何频频被突破,你的职业底线,守住了吗?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职业道德约束乏力

  职业底线缘何被打破?

  『“医生要没有这种灰色收入那就完蛋了”,“与大夫相关的医学用品,起码能得到30%的好处”,“我这个月在科室的分红是一塑料袋RMB”……12月1日起,一条“新东方名师李睿医生教学生收红包”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视频中充斥着行医时收红包和赚外快的“暴利秘诀”。“难怪看不起病,行业的约束力到底在哪里?”大多数网民不禁发问。』

  这段被网友上传的视频,李睿都在讲授医疗界的“暴利秘诀”,比如从药物和高价值耗材的使用中谋利等。他举例说,手术后患者的止血纱布,一块可达1500元,“塞个10块纱布,你想想就1万多”。他称,所有这些与大夫相关的医学用品,起码能得到30%的好处。“内科不如外科赚钱,外科中骨科又最赚钱,骨科一个钉子就1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护士告诉记者,这段视频所讲的部分内容也不算“夸张”。

  部分行业底线的一再失守,失去的是人们彼此之间的信任。

  “在中国传统熟人社会中,道德规范作为调解社会关系的有效工具,发挥了极佳作用。”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康宇分析说,“然而,在市场经济业已成型的今天,在追逐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背景中,许多行为人在进行职业活动中不断发生‘道德失范’:一些媒体人丧失职业操守,夸张报道;市场上,假货、伪劣商品肆意横行;人们越来越担心身边的食品安全;官员贪污不断触碰底线伦理,等等。究其原因,伴随市场化进程,传统道德控制的外部条件和监督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固有的伦理资源受到侵蚀,不再具有曾经的调节效用。当个体的工具价值得到极大释放时,当寻租、逐利成为人们的奋斗目标时,职业道德对于行为人的控制已显得苍白无力。”

  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更愿意回忆上世纪90年代虽然物质缺乏但是“诚信”却不缺乏的日子。“那时候,粘豆包真的是用黏米做的,馒头也不会被人工增白,更别说什么速成鸡了!”省电力医院附近的早市上,一些自称来自哈尔滨周边农村的小贩抓住老人购物心理,主打“农村”牌,说自己卖的是“农村土鸡蛋”“小园青菜”,前几年还挺受青睐,但现在也不好卖了,因为“市民对此缺乏最起码的信任”。

  “底线是做人做事最低的起点,突破底线不会得到最大的‘利’。”省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祝福恩教授认为,中国人缺少“底线思维”,体现在四个“失”上:失效、失衡、失调、失位。他说,“作为社会权力导向阶层的党员领导干部在思维上的失效,导致职业底线失守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义’和‘利’判断的失衡,使得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公德之上,造成行业底线失守;市场经济‘正’‘负’作用的失调,资源配置没有被放在正确位置上,导致片面追求利益而放弃了‘质量’,造成职业底线触底;人治与法治的失位,简单的罚款等人治手段,还包括文件治理、口头治理等手段,像割韭菜一样,解决不了底线失守问题,只会导致失范行为一茬比一茬猛,这样,就需要法治的介入。”

  焦虑是不属于某一个人,行业内的反思一直存在。一位长期在泰国生活后来返哈定居的宋先生,因为自身对泰式菜品的喜爱,有感于市场上泰系菜品的鱼龙混杂,开了一家泰式餐馆。“店里所有菜品的原料都从泰国空运过来,因为材质保真,虽然价格稍贵,但深受食客欢迎。”宋先生希望通过自己的诚信经营唤起大家哪怕仅仅是一部分人对食品行业的良心,“不欺客,才有客。对真正好的东西,大家不会拒绝。”

  “市场经济的建立不会以牺牲人的诚信等道德品质为代价,只不过,它会让人变得更为理性。”康宇说。就如这家泰式餐厅,守住诚信,也就守住了信任,守住了底线。

  乱序之中,严守行业准则的也不在少数。在全国乳制品行业,特别是婴幼儿配方乳粉频报“不良事件”之时,我省乳业却以现代化的设备、科学化的管理来保障奶粉质量,生产企业也正在遵循“公司+基地+标准化管理”的模式不断提升水平。在完达山乳业,企业管理层对员工强调的一句话是:“我们是做食品的,我们更是做婴儿食品的。”飞鹤甘南公司总经理郭忠良告诉记者:“奶粉是婴儿除母乳外唯一的食品,这不同于其他普通食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它的质量安全。”在被监管的同时,我省这些企业仍在力保“良心产品”上市。目前,我省25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全部建立了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其中9家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全程电子信息追溯管理系统,11家企业电子追溯系统初步建立,5家企业刚刚起步,年底前有望实现所有企业源头可溯、质量可控、流向可追、责任可查。对于已建成追溯系统的企业,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其产品二维码,准确查询到奶粉从原料——成品——仓储——物流——终端的全产业链信息,每一罐奶粉都有了“户口”,为消费者购买放心产品提供了可靠保证。

  职业底线一再“触礁”你是否深受其扰?

  『8月19日,湖南省祁东县人民医院,59岁的王伟云老人在大厅排队缴费时突然摔倒。当地媒体报道,老人倒地的12分钟内,数名医院工作人员经过现场,有人俯身捡起了老人的缴费单,有人用脚蹭开了老人身边的纸张,还有的人直接绕行了,老人躺在地上1个多小时,没有人把他送进医院的抢救室。一时间医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底线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教育是百年大计,教材质量的高低,无疑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可就在这本应该最干净的教材里,却钻入了不少令人瞠目的“蛀虫”:一些出版社不惜以违规甚至违法手段抢占市场;有些地市无视“不得行政干预教材”等规定选用质量不好教材、频繁更换教材,靠垄断教材出版疯狂追求利益。

  一个学期同时发了两本不同内容的英语教材,教材里面常识性错误频出,竟然还夹带着活页广告;一本语文教材里,甚至出现了“韩愈生卒年显示他只活了15年”的笑话!为谋求教材出版暴利所引发的乱象,不得不令家长颇为担忧。有人说,教材市场乱象,早已经不仅仅是教育问题了。

  不仅教材问题,教育行业其他问题依然甚嚣尘上。前不久出现的智联经纬教育哈尔滨分公司非法助考内幕,某地标榜“面试不过不收钱”的天价公务员考试培训班,无一不让教育培训行业蒙羞。

  “新学期开始,一些家长想让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多照顾一些,有的会给代班老师手机充话费,老师也没办法拒绝,不要的话,人家会以为礼‘轻’,就把电话打过来说找机会聚一聚。”哈尔滨一位进入幼儿园教师队伍1年多的年轻幼儿园教师说,“社会上有些人对幼儿园教师这个职业有些误解,很多人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到不公平待遇,想方设法讨好老师。有的老师欣然接受,助长了这一气焰,难免形成恶性循环。”

  不仅是在教育行业,一度备受诟病的食品、医疗等行业的诸多职业也正在困扰着社会的“神经”。“自从看了死猪重新加工售卖的新闻之后,我买猪肉格外小心。”哈尔滨一位张姓公务员告诉记者,“有时候,我宁愿舍近求远,到老家农村村民手里买他们自己喂养的猪肉,只图吃着健康、放心。”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难免有个头疼脑热。生病了,就得求医问药。医生这个职业,更是被“妖魔化”了。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前一段时间热播的反映医患关系的电视剧《青年医生》。“这个电视剧在社会上引起很多争议,是因为它里面讲述的医患关系都太美化了,但是,争议越大,说明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越大。”哈尔滨一位从事社区医疗工作的吴女士说。

  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一次触碰职业底线事件一经披露,总会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余波难了。

  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王丽华对身边触碰职业底线的做法感触颇深,她说:“如果把整个社会看作是一个互联互通的圈子,各职业之间本来应该是‘互助’的,但因为一些职业不断触碰职业底线,导致了各职业间的‘互伤’,不但使得各自职业受到影响,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别的行业的健康发展,使人们深受其扰。”

  “德”“法”守护职业“红线”需多重“砝码”

  『为了把食客变成回头客,南方有的火锅餐厅常年暗中往锅底里放罂粟壳、罂粟粉,其中一些罂粟粉,竟然是通过认证的正规食品加工厂生产的。年年检查年年有的地沟油、用尿素兽药催生的豆芽、用火碱炮制的“美白猪蹄”、用狐狸肉顶包的羊肉串、用超标的含铝食品添加剂发起来的馒头……近年来,食品业暴露出的无底线令人触目惊心。』

  每个行业或者职业都有着相关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职业底线”就是某一行业对职业操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最低要求。

  采访中,一些专家表示,职业底线就是道德底线,甚至是法律底线,一旦职业底线被突破成为职业下限,相关职业的公信力就会逐渐丧失,还很可能会引发其他职业和领域的连锁反应,造成不良影响,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省法学院研究所副所长李丽英认为,每个行业都要有一个“行规”,“守住职业底线,首先是个人的价值观和品质,行业操守是必需的一个‘准则’,那也就是说一个行业相关的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尤为必要。”

  再以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为例,我省监管部门把“严格”贯穿安全监管始终,省食药监局局长王国才在接受采访时说:“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容不得半点闪失。”今年3月我省成立全国首家按品种管理的“乳制品监管处”,对乳制品从生产到流通实施全过程监管。在严格许可准入过程中,原43家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仅仅有25家获得新许可证,是原来企业数的58%。与此同时,25家取得新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审查前生产产品803个,经过审查后生产产品560个,初步改变了一个配方生产多个产品,产品标准不规范的乱象。对生鲜乳、原辅料、半成品和产品进行全覆盖监督抽检。产品抽样以市场购买为主,同时选择多家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平行检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对监督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依法严肃处理。对风险监测不合格的企业,采取“一次约谈,二次警告,三次停产整改”。

  “你以为医护这个行业好干?真是大错特错了。难道医院里的医德医风办公室就只是挂个牌子吗?”这是孙露(化名)作为一个医生的心声。身在我省某三甲大医院,孙露如实道出:“首先你能进得来当医生就不容易了。一旦违反医院的规章制度,轻则受罚,重则开除。这个‘险’不是人人都冒得起的。”孙露也坦言,在如今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当下,医院的医护人员确实都有自保的心态,担心“无妄之灾”降到自己头上,“可如果真是职业操守出现问题,必然会受到处罚。”孙露说。关于一直被影射的“红包”问题,“医院明文规定是不得收受红包的。”

  而在采访中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也会出现,张先生对自己即将进行心脏支架手术的母亲担心不已,“担心母亲的身体能不能支撑得住,更担心手术能不能顺利进行?”张先生的想法是,一旦进入手术环节,那么“主宰”母亲命运的是手术的医生,“如果不给主刀医生和麻醉医师红包,是不是手术就会不顺利?其实求的是一个安心。”对此,孙露说:“现实情况是,规定不让你收红包,但病人家属却‘硬’塞给你。这个‘交涉’特别麻烦,我跟他们解释,他们听不进去。怎么办?一般我只能先收下,之后再退还给他们。”“所以说,也不能片面的认为处罚力度不够大,职业底线需要多部门联手,多管齐下、多重砝码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法律途径只是最后的手段。”李丽英说。

  “底线思维不容丢弃,”祝福恩则认为,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机制转换和政府转变时期,在这一过程中,突破底线思维现象的发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的人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就会走向社会发展好的方面;有的人不适应,就会被时代转型的列车所淘汰、所碾压、所抛弃。

  “法律是事后的惩治规则,对一些严重的触及职业或行业底线的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理,彰显了法律的威慑力。”王丽华表示,法律给秩序划出了一个边界、底线,但是拉起下沉的行业底线,还需要其他方面的手段,“一是需要加强行业内部监管。首先作为从业者要加强自律,遵从自身做人做事的底线,不被外界所谓的‘潜规则’所扰,再就是完善行业内部的准入与淘汰机制,让行业组织针对职业道德建设和职业行业的良性发展,发挥更大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作用。二是完善法制角度的惩治制度,如果从业者践踏职业底线的行为触犯了法律,有关部门必须依法对从业者进行惩戒,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以儆效尤。”

  “道德法律化是职业底线建构的基石。”康宇说,道德与法律有着本质不同,不可能让法律完全替代道德,但道德法律化可以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在当今条件下,以法律化的道德建构各行业的职业底线,可谓明智之举,它可以让更多符合基本公平正义的道德元素以法律的形式内化于人心,让人们在自利和利他间找到均衡点,“从另一个角度上说,职业底线伦理法律化,其实也是一种道德培育,它让人们在法律制约中珍视道德、理解道德、发展道德。”

  “虽然当前社会上发生了不少触碰职业底线的事情,但是我对未来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中国正在由人治向法治转轨,社会主义体制机制正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也必将成为中国人的价值选择、价值判断和思维的主旋律,推动中国人在不远的时间实现中国梦,这里面,也包括对职业道德的提升。”祝福恩如是说。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