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源230万亩耕地实现绿色生产 5年来未用一滴杀虫剂
本网讯(赵敏黾) 虽然已跨年,但时间不算长,相信很多人还记得这个好消息:去年底,“肇源大米”以83.53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排名榜第20名。
“肇源大米”为何能有这个身价?不仅源于肇源有着“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良好地缘地理、光照积温等独特优势,更得益于他们近年来大力实行的建设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等一系列举措。
据肇源县农业局绿办负责人程远和说,目前这个县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面积已达23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成以上,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发展到385个。
5年没用一滴杀虫剂
大兴乡乾绪康有机谷子基地,每年都有一道独特的风景,一二百人的队伍一字排开,一人一根垄,人工抓虫除草。7000亩有机谷子基地,5年来没用一滴杀虫剂、灭草剂,光人工费每年就要支出几十万元。
乾绪康不仅保住了小米的原滋原味,更保住了合作社注册的国家级有机认证品牌,摘得了上海中国国际有机博览会两届金奖。不上化肥、不喷农药的小米,虽说产量还不到上化肥谷子的一半,可价格却翻了6倍以上,不仅端上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餐桌,还出口到了加拿大。
在二站镇娄家寨粮食种植合作社,同样延续着昔日皇家贡米的百年耕作传统,保证了米质的原生态、高营养、高品质。不仅形成了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有机农产品企业,还与香港三生国际健康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加工有机谷子、水稻和杂粮4000多吨。
说到肇源的水稻,早在2006年,就有50万亩水稻成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近年来,依托古龙立陡山、新站大泡底、肇源镇四方山、二站山上、三站宏合5处水田区域新型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沿松嫩两江形成了服务百万亩水田发展的智能化产业带,并集中建设了水稻智能化催芽车间14处,可为85万亩水田提供优质芽种。
就连著名的雀巢公司在全国遴选原料基地时,也被新站大泡底水田示范区吸引,去年年底在这里建设了一条年产两万吨的大米粉生产线。
生产全程可监控
近年来,肇源把培育、打造绿色健康食品品牌建设作为重点,积极推进源头管理、过程监控和产品质量溯源等措施,努力为大健康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茂兴林场魏大全带头建设了200亩示范基地,并在基地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不仅通过网络实现销售,还可以登录视频系统,24小时观看作物生产过程。魏大全说,他们的产品能够俏销,就是靠视频监控系统,因为可以让顾客看到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
说到农产品质量溯源,还要说一说娄家寨合作社和乾绪康米业。他们的产品包装全部喷上二维码,用什么种子、用没用化肥等,客户上网即可查证,一目了然。
在四方山水田现代农业示范区里,田间监控探头高高耸立,今年的水稻生产可借助县三农服务中心大数据信息中心实现全程监控。目前,肇源已经成功申报了农业部村级益农信息社项目,开启了信息进村入户的端口,正在谋划按照互联网思维方式规划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地。
县农业局局长韩雪松说,今后将重点打造立陡山、新站大泡底两个10万亩健康水稻基地,四方山、三站万亩方两个优质水稻基地,巩固雀巢、方圆种业等产业基地建设,完善乾绪康、娄家寨等有机小米基地,在全县范围内规划落实100处绿色、特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户。
同时,启动健康农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在产业基地和重点有机示范基地,启动和应用田间视频监控技术,在商品上推广二维码溯源等技术。
在15处示范区推广物联网农业技术,借助争创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机遇,提升现代农业信息技术装备水平,让肇源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状况通过互联网技术直接传送到消费终端,接受消费者监督、增加安全感,为打造肇源大健康品牌奠定基础。
68%基地产业化经营
按照围绕市场抓调整、围绕调整抓龙头、围绕龙头抓基地、围绕基地抓示范、围绕示范抓推广、围绕推广抓服务思路,肇源不断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步伐,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的良好局面。
得益于优良品种和标准化、无公害种植,去年肇源优质农产品紧密型订单面积达到50多万亩,并借助加工龙头企业,促进了一产与二三产的深度融合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效益明显提升。
目前,肇源以加工农产品为主的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8家,全县68%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产业化经营轨道。去年全年农产品加工总量达7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0.5亿元,利税3.1亿元。同时,龙头企业带动基地240万亩,养殖基地规模达2600万头只,6.8万户农户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