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血”生意是不是忽悠
脐血使用具有一个重要特点:多数情况下是对他人有用,而不适合自身使用。建立公共脐血库的意义远大于自体脐血库。
近日,《新京报》披露了一组数据,在许多大医院都可以看到的,被宣传为“可以治疗白血病、肿瘤等多种疾病,宝宝和家人都可以用”的脐血,使用率非常低——筹建14年来,北京自体脐血库存储量达到20万份,但临床上用于自身及亲属的仅有15例。
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一些疾病,只能用自己的脐血治愈,也就罢了。真实的情况却是,有一个靠捐献存储脐血的公共库,这些年却做出了存储2万多份即应用了700多例的成绩,相比前者,其使用效率足足超出了300多倍。而我们的近邻日本,其公共脐血的使用率更是高达15%,是我们自体脐血使用效率的1500多倍,如此强烈的对比,是不是值得我们思考一些什么?
毋庸置疑,脐血中含有丰富的干细胞,所以可以用来实施干细胞移植。但这种移植,并非限于自体移植,异体之间只要配型合适,完全可以使用。而且,在很多时候,由于血液病患者本身就源于自身的基因缺陷,这种情况并不适合使用自体脐血,还需要转求异体脐血。所以,很多真正需要使用脐血的,往往不能使用自己的脐血。也就是说,脐血使用具有一个重要特点:多数情况下是对他人有用,而不适合自身使用。建立公共脐血库的意义远大于自体脐血库。
然而,我们的一些宣传却长期忽视公共脐血的存在,将自体脐血当做某些疾病救治的唯一方法作为了一种理念灌输于人,显然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还是经济利益在作祟。以北京自体脐血库的收费标准为例,20万例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就高达将近20亿,有了这样的利润,谁还有动力去发展公共脐血事业呢?
说实话,有些医院,涉嫌利用公众对脐带血的无知进行忽悠,将存储自体脐血做成了生意。其实,在医疗管理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制度,叫医患沟通制度。这项制度的核心是医方必须要向患者方面,说明某项治疗的优缺点,面临的风险,以及放弃相关治疗后,有没有用以替代的方案。以此为标准,在自体血的使用方面,相关机构显然是没能尽到告知义务。
为此,有关部门应该在此方面突出医疗的公益属性,在制度上杜绝相关部门在脐血保管方面的盈利机制,广泛宣传公共脐血库的意义,并逐步缩减甚至取消自体脐血库,大力发展公共脐血库。对于已经购买自体脐血储存的家庭,在18年的有效期后,可通过一定的补偿机制,逐步转为公共脐血,让脐血作为社会资源,发挥自身最大的效益。
□善水(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