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保姆”五千里“送亲”到工厂
新华社哈尔滨3月24日电 题:“脱贫保姆”五千里“送亲”到工厂
新华社记者 邹大鹏 、王建
49小时,2600公里,黑龙江省青冈县41岁的贫困户刘清战,这辈子第一次坐“专车”出省打工。
大兴安岭南麓特困连片区的春风仍寒,热炕头上的刘清战却坐不住了——没活儿干,坐吃山空,再掉“穷坑”里就难爬出来了!
今年2月底“摘帽”的青冈县,是黑龙江省最后一批退出的国贫县之一,至今不通火车。地少、田薄、多盐碱,外出打工是这个传统农业县不少乡亲脱贫的希望。
刘清战家住青冈县民政镇文治村,家中有17岁的儿子和8岁的女儿。这几年刘清战去外县打工烧锅炉,每个月挣2000多元,是家里“顶梁柱”。
“刚开始宅在家里挺乐和,心想着还能多陪陪娃,结果越往后心里越没底。” 受疫情影响,刘清战没活儿干了。他正愁眉不展,扶贫干部传来好消息,县里积极对接浙江企业,正在发布用工需求,贫困户优先报名。
二话不说,刘清战报了名。“爹,俺也想出去闯。”儿子软磨硬泡,刘清战犹豫再三,答应了。
为保障务工人员安全健康上岗,县里组织了免费体检,还有免费“专车”。“能有这好事?”刘清战最初还不信。3月13日,爷俩直奔县城,看到10台大巴车在县政府门前一字排开。
一共299个农民工,每人一个免费“大礼包”,迷彩服、帽子、手套、双肩包、洗漱用品以及口罩、护目镜等防疫物资应有尽有,包里的食物足够吃两天。
299名务工人员中有11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还有1000元交通补贴和1000元生活补助。“咱真的没花一分钱。”刘清战放下了忐忑的心。
在交警护送下,车队直奔浙江几家企业,同行的还有人社局、劳转办及医护人员等九人组成的工作专班,负责一路协调对接和照顾务工人员。
青冈县副县长冯晓东是随行“脱贫保姆”之一,他深知此行“点对点”劳务输出之艰辛,省领导送行时特意叮嘱农民工兄弟“照顾好自己、完成好工作、维护好权益、发扬好龙江精神,务工结束平安归来”。
“扶贫干部就是贫困户的亲人,‘送亲’路上不能少!”青冈县县长王磊说,最担心的是很多贫困户都没出过县,在外水土不服、技能跟不上要求。
车队行驶在吉林德惠,专班协调的当地交警引导护送,在空荡荡的高速路上成为一道独特风景。坐累了,刘清战就听听歌,看看手机和窗外风景。
天色擦黑,大伙打开背包里的晚餐——一桶自热米饭,加水速热后饭香四溢。“俺这辈子第一次吃这种米饭,多亏有随行干部教大家弄,真不赖!” 夜里10点,车队停在服务区开始休息。
从白雪皑皑的黑土地,到绿意盎然的江南,车队终于抵达。有的农民工因坐车太久心情憋闷、双腿肿胀,随行医护人员赶紧进行心理疏解和治疗。
大家高高兴兴地到不同工厂参观、培训、上岗,刘清战却遇上了烦心事。
“按企业年龄规定,儿子要在另一个工厂上班,我放心不下,就想在同一个厂子有照应,哪怕赚得少点。”他提出的要求让“脱贫保姆”们措手不及。几番沟通走访,随行干部为爷俩联系了宁波帅特龙模塑制造有限公司,并签订了劳动协议。
“这些‘脱贫保姆’真是实心实意帮咱。”刘清战进厂后,第一个月能挣到4000多元,“这回脱贫有底气了!”他说。
“扶上马、送一程,要让这些农民工兄弟都稳住岗,脱贫战‘疫’不掉队!”青冈县委书记杨勇说,东西部扶贫协作“点对点”就业,破解了脱贫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难题。
为促进农民脱贫和增收,黑龙江省13个部门组成的农民工劳务输出工作专班,组织各地采取包车、包机、专列、专厢等“一站送达”方式,实现“点对点”精准输出。截至3月17日,黑龙江全省出省返岗务工农民人数已达57.2万人,占返乡总数的61.5%。
“好日子不是等来的、盼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刘清战已上岗多日,他让“脱贫保姆”放心,一定要干出个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