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成售良药 莫言成15年最受关注作家
莫言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作品《我们的荆轲》。
张嘉佳的短篇小说集《从你的全世界经过》掀起短篇阅读潮。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8日下午1时,北京时间下午7时,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荣获该奖项。与此同时,很多之前冷门的纪实性作品也搭上诺奖的顺风车,突然成为读者阅读的热门读物。综观最近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不难发现,诺贝尔文学奖在公布的第一时间引发阅读风潮。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吴波
诺贝尔文学奖
明显拉动图书销售
作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文学奖,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公布都会带动中国读者对获奖者及其作品的广泛关注。记者盘点了一下2000~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的销售表现:诺贝尔文学奖明显拉动图书销售,获奖后2个月达销售巅峰。
亚马逊中国图书权威数据显示,诺贝尔文学奖对作家作品销售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如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其作品销量在奖项公布后的一个月内呈现240倍的增长;而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芒罗作品的销售表现更为突出,她的作品在获奖后一个月销量比获奖前一个月增长了近1500倍。两部作品的销售趋势均表现出获奖后2个月保持一个较高的销售记录,而后则呈明显下降趋势,并于获奖后6个月达到一个相对平稳的销售状态。
自莫言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已经成为年度阅读风向的标杆。比如芒罗以短篇小说问鼎诺奖后,张嘉佳、大冰等以短篇小说而火爆文坛,张嘉佳则因为短篇故事的热销而成为当年作家富豪榜最有钱的作家。
莫言成为15年来
最受关注作家
以总销量来看,莫言仍然毫无疑问成为15年来最受中国读者喜欢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根据亚马逊中国的销售数据,2000~2014年15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最受中国读者喜欢的前5名获奖作家分别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2013年得主艾丽丝·芒罗、2014年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2001年得主V·S·奈保尔和2003年得主J·M·库切。莫言的《蛙》、《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多部作品、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芒罗的作品《逃离》、《亲爱的生活》,以及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青春咖啡馆》、《暗店街》等均是中国读者喜爱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此外,除诺贝尔文学奖,前段时间刚刚公布的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也有相似的作用,该奖项对获奖作品的销售也呈现出明显的拉动作用。其中李佩甫的《生命册》、格非的《江南三部曲》获奖后一个月销量比获奖前一个月均有近50倍的增长;苏童的《黄雀记》、王蒙《这边风景》以及金宇澄的《繁花》的增长倍数则分别为30倍、17倍和14倍。
文学奖推动销售
也推广全民阅读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称想用奖金买房子,有人马上计算出,以莫言得到的750万元奖金,用于在京买房的话,可能仅够买120平方米。对此,“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吴怀尧表示:“事实上,随着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整体销量都会上涨。我预计他的全球版税在2013年就已经出现井喷,有可能突破亿元,冲击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宝座,相信买大房子已不是问题。”
不管是诺贝尔文学奖还是国内的茅盾文学奖以及鲁迅文学奖,近年来表现出的一致规律是:一旦相关作家获奖,其作品迅速成为市场热销作品。
广州购书中心负责采购的一负责人表示,2008年,莫言尚未获得茅盾文学奖,他在广州购书中心的签售活动所签售的数量可以用“惨淡”来形容,而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后,莫言的作品一时洛阳纸贵。从实体书店和数据公司等多方调查显示,莫言获奖后作品的月均销量是获奖前的199倍,而随着时间推移莫言作品的销量从一天被疯抢几百本再到后来的平均一天销量大约二十本。当年花城出版社加印的《红高粱》供不应求,购书中心在巨大的需求压力下,直接将卡车开进印刷厂“抢书”。
文学评论家谢友顺就此表示,作品获得最高文学奖励后作品热卖是一个现象。为什么之前和之后的市场表现“判若两人”?这主要是在互联网时代,一个光环往往能迅速吸引眼球,而互联网时代正是眼球时代,传统媒体大篇幅的专业报道,新媒体的轰炸式传播,哪怕是一本垃圾书,也会迅速成为抢手货。
周大新作为作家中的老实人,就茅盾文学奖坦言:“市场的关注度因为媒体的持续报道而成为口口相传的热门话题,往往很多不读书的人,在听说某某作家获得最高文学奖后也会买来阅读,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文学奖也有推广全民阅读的效果。”
编辑:李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