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西藏工作会议对援藏做出哪些部署?
援藏是一项基于现实需求,体现祖国关怀,民族团结的伟大事业。回顾历史,中央五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体现了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
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是改革开放启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力起步期。这一时期,中央提出“援藏”口号,要求“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特点为“强力援助”。在西藏进行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也出现明显变化,逐渐从“帮助西藏地方进行建设”变为“加快西藏经济发展”,这一时期的对口援藏工作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第一次西藏座谈会:确立了中央的援助和特殊政策
早在西藏和平解放初期,就有大批军队和地方干部赴藏工作。鉴于西藏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乃至低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中央决定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1980年至1984年,中央先后两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问题。
1980年3月14日、15日,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在北京主持召开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会上讨论了西藏地区的工作,进一步明确西藏面临的任务及需要解决的方针政策等问题,并形成《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同年4月7日,中共中央批转了《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
《纪要》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央各部门也要加强对西藏工作的正确指导,并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条件,组织全国各地积极给他们以支持和帮助。”
1980年5月下旬,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万里等同志视察指导西藏工作,帮助西藏落实座谈会精神。5月29日,胡耀邦在西藏自治区干部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为建设一个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而奋斗”的战略目标。制定优惠政策。如年均定额补助增加到4.96亿元,各种专项拨款0.9亿元,基本建设投资2.622亿元。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确立了中央的援助和特殊政策。从那之后,西藏开始出现一批前所未有的现代工业和交通设施,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今后援藏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标志着全国性的援藏工程的开始
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以后,西藏自治区根据中央指示,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治穷致富、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一是最大限度地下放生产经营自主权;二是免征农牧业税收,取消一切形式的派购任务;三是废除一切形式的摊派用工,减轻群众负担;四跳御市职工、居民必需的供应。通过实行这些政策,西藏经济特别是农牧区经济有了较大的恢复和改观。
但是,西藏与全国有很大差距,一些地方仍被贫穷所困扰,对此, 1984年3月,中央召开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会议由胡耀邦同志主持,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西藏自治区党政军负责人和地市委负责人共70余人。 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全国性的援藏工程的开始。
会上,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由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四川、广东、山东、福建等9省市和水电部、农牧渔业部、国家建材局等有关部门帮助西藏建设43个近期迫切需要的中小型工程项目。涉及10个行业,总投资4.8亿元,总建筑面积23.6万平方米。这种援建方式被称为"交钥匙工程",即从设计、施工到室内一切设备用具及管理人员的培训等,均由承建单位包干,竣工后交出钥匙,即可投入使用,产生效益。43项工程基本满足了80年代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需要,被人们誉为高原上的“43颗明珠”。
1984年2至3月召开的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总结了1980年以来的西藏工作,再认识了西藏地理位置等的特殊性,从西藏实际出发,进一步放宽经济政策让西藏人民尽快富裕起来。党中央在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期间,针对当时西藏的实际情况,做了许多重要指示,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促进了西藏工作和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贯穿于第一次和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共同内容是:
1、西藏有一个藏汉族干部亲密团结、艰苦奋斗的领导班子,这个班子为贯彻中央指示精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取得了明显成绩。
2、在新的历史时期,西藏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下大力气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使西藏人民尽快富裕起来。
3、西藏的社会历史、自然环境和物质条件比较特殊,一切工作必须从西藏实际情况出发。
4、认真做好民族、统战和宗教工作,大力培养民族干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
5、中央组织国家各部委和兄弟省、市,在人、财、物上给予西藏以大力支援。
[1] [2] [3] 下一页 编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