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京津风沙源

23.06.2016  18:54

  今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国家林业局发布的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2014年的5年间,全国沙化土地年均净减少1980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植被平均盖度增加0.7个百分点,沙化程度减轻,植物多样性增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认为,中国是全球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也是荒漠化防治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国家,是全球沙漠治理的典范。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全国风沙治理的一个缩影,体现了以科学治沙、产业治沙、企业治沙等多种手段结合的治沙模式。近日,笔者跟随国家林业局官员走进河北省张家口市治沙一线,深入探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亲身感受防沙治沙的成效。
   昔日风沙源
如今后花园

  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京津上风口,是西北风沙南侵京津地区的主要通道,也是我国防沙治沙的主要战场。
  今年5月29日,笔者来到张家口市怀来县龙宝山村,村民陆宝林指着村子周围郁郁葱葱的草木说道:“现在沙地上都种上了各种植被,就像花园一样,即使四五级的大风也起不了沙。”提起过去,陆宝林痛苦地回忆道:“治理之前,这里全是沙,整个龙宝山沙丘流沙遍地,只要风一吹,黄沙满天,真是伸手不见五指,每年得有多半年的风沙天。”
  龙宝山沙丘,曾是距离北京最近的荒漠,离天安门广场只有70公里,是每年春季京津地区风沙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尤其是2000年春季,我国北方特别是京津地区连续遭遇12次沙尘暴。沙尘暴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50年来所罕见。2000年6月5日,国务院决定紧急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工程项目启动以来,龙宝山沙丘开始土地荒漠化治理,造林1.8万亩,共植树363万株,沙丘周边种植了枣、杏等经济林和杨柳树、侧柏、油松等防风林、景观林。龙宝山沙丘从昔日京津风沙主要策源地,一跃而成为拱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怀来县林业局造林站站长王占永说。
  国家林业局治沙办工程处处长江天法介绍,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分为两期,一期工程从2001年到2012年,包含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和内蒙古等5省(区、市)在内的75个县。二期工程从2013年到2022年,包括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内蒙古和陕西等6省(区、市)在内的138个县。
  通过对风沙源地区的治理,京津冀地区的风沙天气有了显著改善。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高歌介绍,2000年—2015年春季(3月—5月)京津冀沙尘天气总体呈现明显减少的趋势。监测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2年,北京市沙尘天气每年都超过13次,到2010年至2012年已减少到每年两三次,2014年甚至没有出现过沙尘天气。
   多轮齐驱动
协力助治沙

  “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为契机,各地通过科学治沙、产业治沙、企业治沙等模式,不仅增加了林地面积,而且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初步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河北省林业厅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冯长虹介绍说。
  科学治沙,提高了治沙效率。以张家口市宣化区黄羊滩沙化治理为例,虽然国家在1954年就已经在黄羊滩设立林场,但治沙效果一直不尽人意。后来与北京林业大学、德国得累斯顿大学等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引进科学造林手段,目前造林的成活率可以达到80%。
  产业治沙,实现了“国家要绿,百姓要利”的双赢。张家口市怀来县曾经以沙城闻名,后来当地通过发展葡萄种植业,不仅治理了土地沙化,如今更成为中国的“葡萄酒之乡”。
  企业治沙,带动了社会资本,实现治沙的长效化。张家口市阳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通过引入企业治沙,市场化运作,将有限的治沙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表示,中国在防治荒漠化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就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在依靠科学发展农林业方面尤其突出。
   欣逢冬奥会
治沙力更增

  “预计到2022年,京津风沙源区域内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基本治理,总体上遏制沙化土地扩张的趋势,基本建成京津及华北北部地区的绿色生态屏障。”江天法说,即将到来的冬奥会更为当地风沙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绿化工地,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这里将会是2022年冬奥会的奥运村所在地,也是北京到张家口高铁的终点站。张家口市崇礼区林业局局长王福亮介绍:“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将有50块金牌在张家口决出。为更好服务奥运,建设好绿色屏障,我们在今后造林树种选择上,一是栽种大型易活树苗,二是更多采用常绿树种,比如油松、林杉等,确保四季有绿。”
  国家林业局治沙办总工程师屠志方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还需要治理1000万公顷沙化土地。在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同时,还将结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大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沙化土地治理力度,加快推进重点地区防沙治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