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宛:12岁投身革命的老战士

10.09.2015  17:42

  9月2日上午,原人事部部长赵东宛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国家主席习近平颁发的纪念章。

  赵东宛曾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曾留学苏联,建国后长期从事中央企业和原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劳动人事部、人事部的领导工作。

  据河南《南阳日报》介绍,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次年,在河南省南阳市,只有12岁的赵东宛就投身革命,参加了共产党创办的开封孩子剧团,他和其他十几位少年一起,演出于街头巷尾、村口垄上,为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唤起民众的抗日救国热情。孩子剧团的活跃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警觉。地下党果断决定,将剧团撤回解放区。于是,赵东宛等人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1941年,赵东宛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那时,他正在延安自然科学院深造。1943年,他进入八路军医科大学学习。1945年,赵东宛提前结束学习生活,被任命为东北一个战地医院的政委。年仅20岁的他带领全体人员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救死扶伤,在东北解放区立下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赵东宛被任命为抚顺重机厂厂长,两年后,被派往苏联学习。1957年奉调回国后,赵东宛就任黑龙江第一重型机器厂(下称“一重”)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赵东宛带领大家历时3年多,于1960年完成了“一重”的建厂任务,比预期整整提前了1年。

  正当赵东宛踌躇满志,带领“一重”再创辉煌之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赵东宛遭到迫害,备受折磨。

  粉碎“四人帮”后,赵东宛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原一机部副部长、原国家科委副主任、原劳动人事部部长等职。

  在担任原劳动人事部部长期间,赵东宛领导了“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工资制度”的三大改革。他组织对旧的劳动人事和工资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打破吃大锅饭、捧铁饭碗的弊端,调动了人的积极性。

  1988年,中央任命赵东宛为人事部部长。履职期间,赵东宛重点抓全国机构改革、人事改革工作,并推动设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

  1993年,赵东宛被选举为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并于2004年离休。综合

编辑: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