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着“黑头羊” 致富奔“小康”
如果你想找个人把养殖黑头肥尾肉羊的技巧说清楚、讲透彻,不妨找一找大兴安岭地区十八站林业局查班河管护区职工刘传民唠一唠。他不但是全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且也因此尝到了个中的“鲜味”。现在他养的黑头羊已达到650多只,年获纯利20万元左右。
倾其积蓄当羊倌
刘传民开始养黑头羊是2011年的事。一次,他听说内蒙古的亲戚家养殖黑头肥尾肉羊的事,于是上了心。在单位生产淡季时,他专程去了一趟内蒙古,经过实地考察,得知黑头羊对精饲料的需求量小,成本相对比较低。并且黑头羊的免疫力强,不易感染疾病,养殖风险小。羊又是食草动物,以农产品下脚料、大豆秸秆、稻草为主要饲料,养殖成本低。所以他觉得,养羊是一条发家致富的好门路。就这样,刘传民同妻子商定后,说干就干,他们掏出多年积蓄的3万块钱,买了23只黑头羊。
对于丝毫没有养羊经验的刘传民来说,要侍弄好这20多只花重金买来的家伙谈何容易。从此,刘传民用照料吃奶孩子的功夫来对待黑头羊,一天到晚在羊圈转,甚至夜里做梦也挂念着这些羊宝宝。喂食、打扫、清洗、检查,偶尔还要赶着它们溜达溜达。在刘传民的精心饲养下,羊宝宝们陆续当上了羊妈妈,并相继产下10多只小羊羔。眼瞅着这群活蹦乱跳、洁白如雪的羊羔,刘传民心里比蜜甜,脸上笑开了花,他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组织援手渡难关
正当刘传民夫妇准备收获劳动甜果、酝酿着大发“羊财”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突然降临。这年的六七月份,随着天气日渐转热,那些黑头羊像吃了药似的,一只只萎靡不振,那群小羊羔更是趴窝不动,很少进食。刘传民急了,嘴角全是水泡,他急忙请来兽医进行诊治。经过一连几天打针喂药,种羊总算保住了,可10多只小羊却全部夭折,一下损失了上万元。
为了摸清羊病症结,刘传民成天守在羊圈旁,用眼看、用手摸、用鼻子闻,仔细观察,认真揣摩。他多次请来兽医,一起查探分析。功夫不负苦心人,他最终找到了羊的病因。原来,养羊的场所是砖瓦水泥结构的仓库,透气性差,地面潮气排不出去,加之高温高湿导致传染病的发生,此地根本不适合做羊场。有舍才有得,刘传民夫妇果断舍弃旧仓库,另辟新地建羊场。
而此时的刘传民手头已无充裕的资金。于是,他主动向工会组织和管护区领导求助,局工会给予他5万元的贷款资金扶持,后来查班河管护区也给予他5万元无息贷款。在两级组织的帮助下,刘传民经过20多天的努力,终于在老十七站场址建起了一个600平方米的综合养殖基地,几十只种羊欢快地搬进了新居。
科学养殖是正道
新羊场宽敞明亮,通风透气,还专有防蚊蝇的设备。为防止地面潮湿,刘传民别出心裁地在离地面1米高的空间,搭建了一层网状的木板,羊在上面生活不仅可以漏掉羊屎、羊尿,而且能时时保持“木网”上的清洁,平时打扫也比较简单。看着整洁干净的新羊场和住进新家后一扫萎靡的羊宝宝们,刘传民感到生活充满了阳光和希望。
刘传民从实践中认识到,养好羊不但要吃苦耐劳,还要靠科学知识和技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又重新捧起了久违的书本。凭着一股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刻苦钻研养羊知识,他拜老农为师,与兽医交友,虚心求教。就连广播和电视也是他学习的课堂。日积月累,外行变内行。从羊场的卫生防疫、饲料加工,到母羊配种前、妊娠期、哺乳期的饲养管理等关口,刘传民都按照所学知识严格把关,科学安排,从而有效提高了种羊的出栏率和小羊的成活率。由此,羊场终于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小康路上带乡亲
2013年,刘传民黑头羊养殖场自繁自育的杂交羊已达650多只,全年出栏肉羊,最大的重达130多斤,小的也有80多斤,预计今年养殖规模可增加到1000多只。刘传民一家终于走上了小康富裕路。然而此时的他想得最多的除了羊场规模的扩大外,就是如何帮扶邻里乡亲共同致富。刘传民想到做到。凡是乡亲到羊场购买羊羔,一律成本价出售,钱不够的赊账,啥时有钱啥时还。对有意养羊脱贫的特困家庭,刘传民免费相送。有的人家缺乏养殖技术,羊生长不好,上门讨教,刘传民总是有求必应,毫无保留地传经送宝。
在刘传民的带动和扶持下,他联合四个养殖户共同集资,在十八站林业局组建了第一个“金源黑头羊养殖合作社”。目前,这个合作社正向着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好多职工看到了养羊致富前景美好,纷纷入社走上养羊发家致富的道路,如今的查班河管护区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羊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