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1%受访者直言身边很多大学生临近毕业赶论文
临近毕业,除了学完本专业的课程内容,准毕业生们都在忙着实习、找工作,不少学生因为最后一年事情太多而在临近毕业时才匆匆“赶制”论文。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益派咨询,对201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8.1%的受访者直言身边大学生临近毕业“赶制论文”的现象多,50.7%的受访者认为这已经不能体现出论文存在的价值了。60.8%的受访者建议针对毕业论文实行“弹性学制”,将集中在学业末期的论文设计流程拉伸至整个学习期。
78.1%受访者直言身边大学生毕业“赶制”论文现象多
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朱莎(化名)坦言,自己毕业前夕那会儿就是“在论文和工作之间挣扎”。“春节根本没心思准备毕业论文,一个是年味儿太浓,一个就是准备来年的各种求职考试。一回到学校就在笔试、面试、等成绩之间循环,情绪非常复杂。毕业论文是在截稿日期前不久完成的,太不容易了。”
张婷婷是北京某高校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班上大部分人毕业论文都是集中在3月、4月开始正式‘操刀’,因为找工作根本没有一个系统的时间和稳定的环境来写论文。”谈到何不早些着手准备,“总觉得时间还长,没有动力。但班里也有几位同学,很早就开始准备了,过年回来就能直接交初稿,轻轻松松毕业。”
调查显示,78.1%的受访者表示身边的大学生在临近毕业时“赶制”论文的现象多,其中30.0%的受访者认为非常多。认为现象一般和不多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18.1%和3.8%。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立国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在不少学生眼中,工作是最终目标,排第一,论文第二。二是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对学分的重视要高于毕业论文,使得对论文的要求不是那么严苛,学生对论文也就不那么看重,一部分学生甚至只将论文看作毕业的一个环节。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石隆伟也表示,本科高等教育领域对学生的专业学术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们通常认为毕业论文质量对是否能够顺利毕业影响不大,考研找工作自然成为精力重心,是出现‘赶制’论文的重要原因”。
毕业论文在受访者眼中是什么角色?58.4%的受访者将毕业论文视作毕业“标配”,写了才能拿文凭,51.2%的受访者感觉毕业论文已经沦为一种“形式”,38.4%的受访者仍坚信毕业论文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质量、学术能力。
在朱莎眼里,毕业论文更像是一个能够毕业的“必要条件”,“虽说毕业论文是毕业前要过的一个‘大关’,但通过率很高,属于态度端正、坚持闯闯就能过的关。”
针对临近毕业“赶制”论文的现象,50.7%的受访者认为不能体现毕业论文存在的价值,仅14.9%的受访者相信能,还有34.4%的受访者说不好。
石隆伟表示,毕业论文的意义主要在于,对学生学习期间所积累的学术素养和专业素养的考察,即毕业论文质量在较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所学专业的水平,它也是高等教育质量水平的重要体现。而“赶制”论文现象却难以体现其真正的意义。
“毕业论文是在学生学习阶段临近结束时,其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一个体现。”李立国认为,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培养目标,设立不同的毕业考核方式,“像服装设计类专业,可设计服装;舞蹈专业的可通过大型舞蹈晚会等形式展现。可以有多重体现形式,单一化的形式可以改变。”
60.3%受访者建议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意识
集中“赶制”论文的现象,根节点在“集中”,有人建议针对毕业论文实行“弹性学制”,将集中在学业末期的论文设计流程拉伸至整个学习期。对此,有60.8%的受访者表示支持,认为可有效缓解学生压力。另有20.4%的受访者不支持,认为改变学生意识是关键。18.8%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李立国认为此举不妥,学生是以学习课程为主,不应让学生整个学习阶段都围着论文转,这对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培养都有影响。“认真准备的话,论文设计一个学期就够了”。
石隆伟认为,就本科而言,学生还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各课程学习及考试在本科阶段是比较重要的,毕业论文虽然是综合性专业水平检查,但不宜提前涉及论文研究问题,还是在学业末期进行论文的创作更能体现他们的水平。而研究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了解了自身的兴趣方向,可以在保证研究生课业学习质量的同时进行论文的创作。
如何有效避免学生临近毕业集中时间赶写论文呢?60.3%的受访者认为主要在学生自身,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52.3%的受访者认为导师应叮嘱学生按时提交阶段性成果;51.2%的受访者建议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毕业考核方式;49.7%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应建立相应的论文制作机制。
李立国认为,问题改善主要在学生自身,学生需摆正心态,协调好找工作与创作论文之间的关系。“导师也要明确论文制作进度,适时给予指导,不能放羊式管理”。
石隆伟建议,应提升教学双方对专业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高校应引导学生树立论文质量观。此外,制定毕业论文质量标准,严格执行,达不到者不授予学位。
受访者中,在校学生占11.7%,非在校学生占88.3%。(记者杜园春)
编辑:孙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