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她打开一扇扇紧闭“心门”

10.09.2015  17:42

  在成都市温江区金马镇有一所幼儿园———“北斗星亲子苑”,在这所幼儿园就读的是一群“来自星星的孩子”,即孤独症儿童。园长田光华已67岁,开办这个特殊幼儿园已经12年,给数百个曾濒临崩溃的家庭带来希望。

  只为孩子的每一个进步

  “啊……”一个教室里,十来个孩子坐在小凳上,跟着老师练习发音,一个个简单的音节一次次重复。这里的孩子很多都丧失了说话的能力,只能靠老师面对面地教他们做口腔操、面操,教他们发音,训练过程枯燥而又冗长。

  12年来,田光华带领她的爱心团队先后接收800余名孤独症儿童,其中85%以上的孩子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在语言功能、运动功能、异常行为等方面得到较大改善和康复,近半数孩子成功进入普通幼儿园或小学随班就读。

  一次亲子会,5岁孩子洋洋竟然在妈妈脸上亲吻了一下。一个简单的动作,让在场所有的人欣喜万分,妈妈更是眼泪夺眶而出。

  “要不是田老师,孩子就不会有今天。”张奶奶的孙子刚来时不说话,手不会拿东西,经过训练,已转入了普通小学就读。

  田光华说,当她看到一个个康复了的儿童,走进普通幼儿园和小学时,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和满足。

  孤独症孩子是她的牵挂

  走进田光华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满墙锦旗和柜子上摆满的奖牌。2003年,田光华从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岗位退下来后,本应安度晚年,然而,几个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找到她,希望给孩子帮助,这下又点燃了她办特殊教育学校、继续当老师的欲望。

  自己创办一所学校,而且是特殊教育学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创办之初,田光华遇到了许多困难。资金不够、选址难、师资力量不足……2003年,经过多处考察,她最后在金马镇找到一幢三层楼的旧房子租了下来,头两年便花光了她和老伴的所有积蓄,甚至连自家的家具也搬到学校。招来的老师说走就走,让田光华很受挫,但她坚持了下来,不上课时到处走访医院、上网查询资料、参加各种培训会。12年来,她培养了一支较为稳定的教师队伍。

  “为了孩子,我们辛苦点不算什么。”田光华亲手制作教具,大本的沟通簿、认知簿,用各种图片拼成一个超市购物的场景,让孩子认识蔬菜、水果。一有空,田光华就到各大超市收集宣传画,回来剪好,再粘贴制成册。她坚持以非盈利为目的办学,对于贫困家庭的子女还免收学费,先后减免贫困家庭的学费10余万元。

  虽然已67岁,田光华仍然每天坚守在“北斗星亲子苑”,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年近七旬,还亲自上课。“关爱一个孩子,就是关爱一个家庭。”她说,只要能走能动,她将一直守护在孤独症孩子的身旁。钟鹤

编辑: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