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山口:戈壁铁路拉来的国门城市

28.12.2015  16:21

              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经国务院批准,于2012年12月成立;这是一座铁路拉来的城市,2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风口戈壁。
 
  这里,两侧是不毛的重山,中间是贫瘠的荒原。山那边,是另一个国度;山这边,是我国的神圣疆土。
 
  她,就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西部的口岸城市——阿拉山口。
 
  阿拉山口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东北角,介于阿拉套山与巴尔鲁克山之间,北邻哈萨克斯坦,铁路、公路分别距乌鲁木齐市477公里和500公里,距相邻的哈萨克斯坦多斯特克口岸12公里。全市总面积12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万人,流动人口3.2万人,居住着汉、蒙古、哈萨克、维吾尔、回族等25个民族。
 
  阿拉山口是我国著名的风口,平均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天气有100多天。这里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常年干旱缺水,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1990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阿拉山口口岸。1990年9月12日,中国兰新铁路与苏联土西铁路在阿拉山口与德鲁日巴站 (现为哈萨克斯坦多斯特克站)间接轨,一座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长约1.08万公里的新亚欧大陆桥就此诞生。
 
  1991年7月,阿拉山口铁路口岸办理临时过货营运;1992年12月,向第三国开放;1995年12月,开放公路口岸;2003年,被国家列为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口岸。
 
  2010年之前,阿拉山口铁路口岸过货量以平均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2011年第一趟中欧班列开行后,国内郑州、成都、武汉、苏州、义乌等十几个城市陆续开行中欧班列,通过阿拉山口铁路口岸进出国门,运输的货物品类范围从手机、电脑等逐步扩大到衣服鞋帽、汽车配件、粮食、葡萄酒等,使得阿拉山口在亚欧贸易的中枢纽地位更加重要。
 
  在开行中欧班列工作中,铁路部门优化运输组织,将班列纳入运行图,积极协调提高通关效率,确保班列100%正点;做好与哈萨克斯坦铁路方面的协调,固化境外开行方案,细化班列接续运行互保措施,使通关效率及出口运输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火车拉来了阿拉山口市。由于阿拉山口铁路口岸过货量大幅度增长,2012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阿拉山口市。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阿拉山口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大通关”机制不断健全,通关过货能力与日俱增,国际物流网初步形成,已发展成为集通关、贸易、物流、加工、仓储、金融、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沿边新兴城市,是新疆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
 
  在新的历史时期,阿拉山口市又将面临新的挑战——打造好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紧紧围绕国家构建 “丝绸之路经济带”、扩大沿边开放以及新疆着力打造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阿拉山口正在积极融入,主动作为,谋划和推进国门口岸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来源:人民铁道网 作者:张家启  编辑:周国骞)

 

编辑: 网站编辑
哈铁工建已完成牡站下穿主体工程80%
      本网讯(通讯员 孟凡斌)备受牡丹江市民哈尔滨铁路局
伊敏至伊尔施铁路首开跨局旅客列车
  本网呼伦贝尔8月24日电 (记者胡艳波 通讯员哈尔滨铁路局
局党委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回头看”
       本网讯(记者 巩晓冉)为迅速贯彻落实哈尔滨铁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