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起,“冰城速度”阔步振兴路

08.01.2017  12:03

  胸怀怎样的勇气和谋略,行动就会有怎样的笃定与坚决。

  昔日的工业重镇激荡创新风云,雄奇的冰天雪地筑起金山银山——一场前所未有的振兴热潮,正在广袤的哈尔滨大地涌动奔流。

  时间是常量,更是孜孜不倦奋进者的变量。刚刚过去的5年,哈尔滨GDP连跨两个千亿级台阶,增速连续9个季度居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之首。

  扛起实干至上的担当,凝聚万众一心的力量,激荡坚持不懈的梦想——奋力书写新常态下振兴发展的大文章。“哈尔滨答卷”起笔不凡,开篇精彩。

  项目牵动打造澎湃引擎,创新引领激活内生动力,全方位开放释放发展潜能——聚焦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哈尔滨,行进在全面振兴发展的新征程上,铿锵有力,坚定从容。

  站在新一轮东北振兴的历史坐标新起点,“共和国长子”迎来又一个加速发展的时间窗口。哈尔滨,风云际会,昂首出发。

   项目牵动打造澎湃引擎

  过去5年,哈尔滨坚持向项目建设聚集发力,GDP增速连续9个季度居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之首,在历史的坐标上镌刻下奋起直追的“哈尔滨速度”——

  冬季的哈尔滨,滴水成冰。然而,位于道外区团结镇的哈尔滨传化公路港项目工地上,仍是一派火热的建设图景。

  公路港物流信息交易中心、物流技术装备展示中心等15栋封顶的主体建筑内,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安装暖气和门窗。

  “项目从招商到落地,只用了不到半年,建设速度也是全国同类项目中最快的。”哈尔滨传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硕说,“等明年一开春,我们就抓紧把其余土建复工,预计8月份一期智能公路港物流产业园就能投用。

  招商,见证“哈尔滨效率”;建设,体现“哈尔滨速度”——总投资50亿元的哈尔滨传化公路港项目的高速运转,正是哈尔滨聚集发力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哈尔滨把“增量调结构”作为破解结构性矛盾的主轴主线,持续开展产业项目大招商。5年来,累计实施投资2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821个。华南城、万达国际旅游城等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先后落户;中船重工燃气轮机、中航科工钛产业基地等填补国内空白,占据科技制高点的高能级产业项目相继投产见效,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正向拉动力。

  春华秋实,厚积薄发。经济新常态下,哈尔滨以“弯道超车”的勇气、“逆风飞扬”的姿态,交出了一张可圈可点的发展成绩单——

  5年来,哈尔滨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级台阶,突破6000亿元,占全省比重由33.7%提高到38%以上。GDP增速连续9个季度居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之首。

  规模实力增强的同时,经济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截至2016年底,哈尔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结束了哈尔滨市在副省级城市中唯一规上工业增加值未超千亿的历史;

  食品工业产值和旅游业总收入分别达到1600亿元和1030亿元,成为哈尔滨市两大千亿级产业;

  金融、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服务业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50.7%提高到56%;

  民用航空、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572亿元提高到1000亿元。

  “5年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总基调,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市统计局局长刘彪说,“哈尔滨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积极应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创新引领激活内生动力

  过去5年,哈尔滨发明专利申请年均增长率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创业融资金额占东北三省融资总额的71.3%,“哈尔滨智造”异军突起——

  随着被誉为中国民族直升机工业“巅峰之作”的AC352直升机冲天而起,“哈尔滨智造”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2016年12月20日10时,中国首款7吨级民用AC352直升机在哈尔滨首飞成功,标志着以科技创新引领的航空制造业正成为哈尔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发明专利申请年均增长率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星地激光链路系统技术”成果摘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跻身国家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和全国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5年来,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哈尔滨打造出领跑新一轮振兴的“科技动车组”。

  科教资源,从来都是哈尔滨的强项。在全国50个城市科技竞争力排名中,哈尔滨名列第9位,科技成果数量更是高居全国第6位。然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又是哈尔滨的“短板”。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哈尔滨认识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现现新常态下新旧动能转换的最优选择。

  一项项激励创新创业的政策相继出台:深入实施“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破解制约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的“三权”瓶颈,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创办科技企业孵化器,将“校所集聚带”打造成“高新技术产业带”……

  在被称作哈尔滨“龙脊”的城市中轴线上,国内最长的“创新创业一条街”正在紧锣密鼓地规划建设中。

  “创新创业一条街”北起南通大街,南至学府路零公里处,总长15.8公里,沿线集聚18所高等学府,串起3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近4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教资源密度国内罕见,正成为哈尔滨最具活力的“众创空间”。

  在哈尔滨,“创新创业一条街”这样的“双创平台”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也让哈尔滨成为国内科创风投活动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前不久,标准排名和优客工场联合发布了《2016中国创新创业报告》。报告显示,在创业融资金额前35位的城市中,东北只有哈尔滨入选,名列第11位,创业融资金额为22.64亿元,占整个东北三省的71.3%。有评论称:“哈尔滨在单枪匹马地维持着东北三省创投圈的门面。

  创新不停,发展不止。截至2016年底,哈尔滨市新增科技企业1862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5年前的572亿元提高到1000亿元。预计到“十三五”末,全市研究开发投入占GDP比重将提高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

  “目前,哈尔滨的科技创新创业形势正步入历史最好时期。”市科技局局长李志杰说,“哈尔滨市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全力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城市,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促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全方位开放释放发展潜能

  过去5年,哈尔滨致力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对俄邮政小包裹发运量稳居全国首位。作为“龙江丝路带”上的核心枢纽,“哈尔滨新区”风生水起——

  去年2月,首列哈尔滨—俄罗斯国际货运班列满载47个蓝色集装箱货柜,从香坊火车站徐徐开出。

  这条“蓝色巨龙”一路向北,穿越满洲里国境线,驶过新西伯利亚、车里雅宾斯克,最终抵达叶卡捷琳堡,总行程5889公里。这是继我省开通“哈尔滨—汉堡”中欧国际货运班列之后,打通的又一条连通亚欧的铁路“大动脉”。

  哈—俄班列的开通,确立了哈尔滨作为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在“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不可替代的枢纽地位,释放出哈尔滨持续扩大开放的强烈信号。

  一系列扩大开放的利好政策,让哈尔滨站上新的舞台,聚焦世界目光:哈尔滨新区获国务院批复,这是我国唯一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国家提出“将东北地区打造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中心枢纽”;哈尔滨新区被国务院确定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成为东北三省唯一试点区域;哈尔滨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

  转身跃出东北亚腹地,舒臂连通五洲四海。全方位开放的“政策优势”,拓展开哈尔滨前所未有的全新发展视野,以东北亚“门户枢纽”的姿态融入全球经济。

  平均每天处理包裹六七万件,总重达十六七吨——2016年“双十一”过后,工作在“俄速通”哈尔滨仓的百余名一线工人分早晚两班,每天要从6时一直干到22时。

  分拣工人辛苦的背后,是哈尔滨对俄邮政小包裹发运量的屡创新高,目前已稳居全国首位。位于哈尔滨的中国北方跨境电商物流中心是国内首家对俄电商物流货运包机基地,平均不到两天发出一架包机,贸易量正以每年200%—300%的速度爆发式增长。

  目前,哈尔滨已先后开通12条对俄客运和货运包机航线,获批运行东北首条第五航权航线,哈欧班列保持每周双向对开,哈俄班列、“哈绥符釜”陆海联运实现常态化运营,北美进口快件监管中心建成投用。

  “5年来,哈尔滨在打造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发挥‘龙江丝路带’开放龙头作用,及贸易通道、平台和口岸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哈尔滨市商务局局长季平说,“哈尔滨新区、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果。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实际利用外资达到32亿美元,比5年前翻一番,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

  埋头苦干,只争朝夕;追赶超越,砥砺前行。哈尔滨,风起兮云飞扬,一路前行。(记者 姜雪松 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