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首提改革的两个方向 为增进人民福祉提供行动指南

20.04.2016  00:09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4月19日电(万鹏)“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昨日上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深化改革实践方向问题,首次提出了改革的两个方向。有学者和媒体分析认为,总书记提出的改革实践两个方向,指明了我国决胜全面小康的正确方向,体现出我国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为下一步通过改革厚植发展优势、增进人民福祉提供了行动指南。

   增添动力与维护公平并重:

   首次提出中国深化改革实践的两个方向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这一宏大主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过一系列精辟论述,对改革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论思考。

  早在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曾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他强调,“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2014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方向问题,他指出,“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往什么方向走呢?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必须回答好。”“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始终是中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课题之一。“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在昨日的深改组第二十三次会议上,习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阐述深化改革实践方向问题,首次提出改革的两个方向。有评论分析认为,这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通过改革厚植发展优势、增进人民福祉提供了行动指南。

  国防大学教授颜晓峰在接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我国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增添发展新动力,才能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经济物质基础,否则社会公平正义就会止于空谈或想象;只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展才能健康持续,否则大多数人民群众缺少获得感,终究要导致发展停滞,社会矛盾激化。颜晓峰认为,当前我国既存在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也存在社会公平正义不够的问题。要同时着手、协同推进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不能偏废,不能用一方面的要求去妨碍另一方面的要求。这样,才能实现决胜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继而按照这一总要求向新的奋斗目标前进。

   再次强调人民的“获得感”: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改革不仅要有顶层设计,而且也要有评价标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多次出现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也逐渐成为了全面深化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准。

  2016年2月23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提出过改革的评价新标准: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今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创造性开展工作,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新实践中,既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又全面审视和科学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态势,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追求公平正义成为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成为凝心聚力的重要支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昨日的讲话中,总书记将经济发展的落脚点又一次聚焦“人民”这一中心。

  有评论指出,把改革总体设计中有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改革要求落到实处,多用善用会用多予少取、放活普惠的办法推进改革,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改革必将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颜晓峰向记者分析指出,总书记的这一论述特别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正是要保证既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又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对五中全会精神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集中概括。

编辑:金永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