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中院扶贫故事:村里人的“知心人”
第一次看见鸡西中院驻鸡东县明德乡更新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郭尧时,还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一身军绿色的棉衣棉裤,微青的胡茬,他说这是为了跟村里人“打成一片”。
“虽然晒黑了、变瘦了,但精神好了、干劲足了,和群众的交流多了、关系融洽了、感情更近了。”郭尧说,在这里最大的收获就是村里有变化、村民有希望!
郭尧讲述的驻村扶贫故事,有走访的农户、有防汛抗洪、有脱贫摘帽的欣慰笑容、有参与翻修的村委会,但令郭尧最难忘的,是帮助贫困户李秀丰家庭的日子。
李秀丰是村里因病致贫的典型代表,为了帮助李秀丰家庭脱贫,郭尧绞尽脑汁,一边为其办理残疾护理补助,一边为其张罗建立脱贫项目。
由于李秀丰患腰椎管肿瘤行动不便,但办理残疾证的相关手续还需要本人到场,郭尧就事先联系,确保李秀丰一次办理完所有事项。根据李秀丰残疾的实际情况,被确定为二级残疾,同时还为其办理残疾护理补助每月180元,每年为其增收2160元。
脱贫,首先是要解决贫困户的生活问题。郭尧记在心里,抓在手上。针对李秀丰生活自理困难的特点,郭尧与扶贫工作队经过多方联系,联系到了青岛大学的隋教授,为其安装了专利产品生态马桶,解决其出门上厕所难的问题。解决了生活困难,李秀丰的心态好了,积极性也高了,经常拉着郭尧唠家常、谈想法。
针对该村贫困户的特点,郭尧与工作队建立了“寻找适合项目,拓宽增收渠道,帮助经营难题”的扶贫工作思路,同时也为李秀丰寻找到了适合其家庭特点的种养殖业项目——居家小环境生态特色养鸡和豆角种植。
项目有了,可实施项目又有了难题。看着李秀丰欲言又止的样子,郭尧先一步告知了其购买鸡雏资金的情况。原来,考虑到贫困户的实际困难,扶贫工作队早就着手各方筹措资金,帮助贫困户走出脱贫的第一步。郭尧还和工作队的其他同志,联系市场帮助李秀丰出售小鸡和豆角,确保李秀丰的收成以市场价值出售,保障其收入。
2018年秋天,郭尧了解到李秀丰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可是因没钱交学费,孩子想要出去打工,维持生计。郭尧一边与李秀丰谈心,一边与院领导汇报情况。最终,院党组全体成员以及中院全体干警每年捐助7000元助学金,解决李秀丰儿子在校生活费问题,助力其顺利完成学业。
收到助学金时,李秀丰和儿子抱头痛哭,郭尧也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祝福。这眼泪包含的是鼓励、支持,更是希望。
扶贫工作队根据新采集的贫困户信息,严格把关退出和纳入标准,按照程序进行村民小组会、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表决并经过公示、请批,确定李秀丰为2019年脱贫户,当年总收入达到26882元。根据脱贫攻坚的总体要求,为确保脱贫户不返贫,李秀丰及其他脱贫户均享受“脱贫不脱策户”待遇。
如今,已经在更新村工作两年半的郭尧,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村里人,而村里人也把他当成了“知心人”,谁家的大事小情都喜欢跟他唠一唠,他觉得这就是参加驻村扶贫工作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