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三步走”破解农业全产业链“头重脚轻”问题
从鹤岗市农业现状看,“农头工尾”中的“工”是短板、“粮头食尾”的“食”是弱项。解决农业这种“头重脚轻”问题必须依托“农头”做强“工尾”、依靠“粮头”抓好“食尾”,强虎头筑龙尾,分“三步走”倾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条。首先是在种植上提品质。种植业处于农业产业链的“第一车间”,是下游产业链延伸开发的主要依托。为了建设好农业全产业链的“第一车间”,鹤岗市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把优势作物调强,种植布局调优,规模经营调大,经济效益调高。在稳水稻、减玉米、增大豆和经济作物的同时,向有机绿色、附加值高上调,积极扩大瓜果蔬菜、杂粮杂豆、马铃薯、黏玉米、北药、食用菌、万寿菊、山野菜等经济作物和饲料、饲草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加强市场紧缺、综合效益好的农产品生产供给。同时,在设施农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使农民从农业生产经营中获得更大收益。着力提高单产水平,加强良种良法推广,实施标准化生产,主要粮食作物要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严格执行农业“三减”行动计划,强化投入品监管,严厉打击种子化肥制假贩假等违法犯罪行为。抓好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积极探索“鸭稻”、“蟹稻”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依托50块“互联网+农业”示范田,不断提高物联网等现代农业技术手段,扩大绿色、有机作物种植面积,使更多农产品达到更高的标准。目前,鹤岗市“三品”种植面积达到205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水稻)基地达到135万亩,“三品一标”标识达到302个。
其次是在加工上提档次。农业生产经历的是“地头——饭锅——餐桌”三个阶段,即从原粮种植到初级加工,再到精细食品的精深加工,实现农产品的梯次转化增值。鹤岗市“地头”阶段条件不错,但主要加工还停留在“饭锅”阶段,没有达到“餐桌”阶段,也就是深加工不足,针对这个问题鹤岗市主要通过采取“招大商、做小食品,搞小包装、上小餐桌”等措施进行破解。在稻米深加工产业上,重点发展米糠油、大米蛋白、白炭黑、稻壳发电;在玉米深加工上,重点发展玉米淀粉、蛋白粉、木糖醇;在大豆深加工上,重点发展非转基因食用油、系列豆制品、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同时,积极培育壮大蔬菜和各类经济作物精深加工等新产业,推进秸秆、玉米芯等综合利用,实现有广度、有深度的加工转化增值。同时,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企业运行“双攻坚”行动,围绕“粮头食尾”重点推进投资12亿元的白羽肉鸡项目、5.7亿元的利农公司3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3.5亿元的年产16万吨的金鹤啤酒饮料项目、1.4亿元的年产5000万袋工厂化木耳项目、4500万元的年加工8000吨休闲豆制品项目。围绕“农头工尾”,重点推进投资3.7亿元的秀泉科技年产10万吨稻草氧化法清洁制浆漂白纤维素项目和3.2亿元的万隆公司热电联产项目。